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加强文学交流 赓续中俄友好

2025-05-10 08:2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习近平主席5月7日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引发广泛共鸣。

中俄两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国在文学领域的交流源远流长,生动诠释文明互鉴理念。中俄加强人文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赓续两国人民友谊,助力双边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穿越历史,经典作品永不褪色

“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习近平主席2014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

中俄文学交流的长河中,19世纪诗人、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是重要源头之一。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是第一部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中译俄罗斯文学作品,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译介和传播的起点。普希金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在一首诗中,他写道:“哪怕去遥远的中国的长城脚下”。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与中国经典相遇。1884年2月,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在读儒家著作,这已是第二天了。难以想象,它们达到了不同寻常的精神高度。”1909年11月,《中国圣人老子语录》俄文本出版,81岁的托尔斯泰撰写前言《老子学说的实质》。

100多年来,大量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被翻译、引进中国。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文学巨匠对中国文学界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以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的苏联文学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书中反映的苏联人民斗争经历启发了中国进步青年的革命意志。

中国文学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和传播始于19世纪,早期以介绍古典诗词歌赋、戏曲和章回小说等为主。1917年—1918年间,俄罗斯诗人古米廖夫翻译并出版了中国诗选《瓷亭》。苏联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成为译介重点,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著名作家的作品被介绍到苏联。

直到今天,两国经典作品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仍在中国图书市场畅销,作品不断被重译。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助理教授、青年翻译家李春雨对本报记者表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让人手不释卷、回味无穷;其对人性的探索和对时代命题的预见,对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俄2023年年度最佳图书奖评选结果显示,由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社出版的俄语版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系列丛书《诗歌的元素——七至十世纪的中国诗歌》《星星的客人——李白:诗歌和散文》《诗鬼李贺》获得“最佳经典文学”类最佳图书奖。

深化合作,文学交流硕果累累

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等合作机制推动两国新生代作家直接交流;两国高水平举办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框架下各项活动,为两国文学互动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中俄务实合作不断深入,人文交流机制不断完善,两国文学交流互鉴硕果累累。

2024年6月,俄罗斯著名当代作家、女性文学领军人物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作品首次在中国结集出版。其作品最早译介者之一、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认为,俄罗斯当代文学植根于俄罗斯经典文学的深厚土壤,融合了各种新文学流派,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鲜明特点。

中俄政府间经典互译项目以及中国多省作协在俄罗斯推动的“中国地域文学”专题译介工作等为中国文学出海俄罗斯起到了推动作用。刘慈欣、余华、刘震云、周梅森、紫金陈、周浩晖等作家的作品在俄罗斯广受欢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副系主任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认为:“当代中国文学呈现出三重魅力:既承载千年文明的传统基因,又展现经济奇迹下的当代精神图谱,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迥异于欧洲的文化审美体系。”

俄罗斯青年诗人伊莉莎维塔·阿布杜什诺娃在中国生活、学习7年,全情投入到俄中诗歌翻译中。她不但作为编辑和翻译出版书籍,还与中国诗人、作家广泛交流,开设网络播客介绍两国诗歌。“诗歌为两国年轻人沟通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阿布杜什诺娃说。

“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独特价值不容忽视。”李春雨认为,对中国读者而言,它们是理解当代俄罗斯的窗口。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猛告诉本报记者,俄罗斯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科幻作家卢基扬年科等的作品在中国畅销,完全是靠作品魅力吸引大众读者。

融合创新,推进人民相知相亲

5月7日,习近平主席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强人文交流,对增进相互理解、弘扬睦邻友好、夯实双边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优秀文学作品如一方沃土,为戏剧、影视等其他文艺形式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内容,并通过视听语言的转化,给受众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中俄两国艺术家一直从两国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创作新的作品,推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罗季奥诺夫介绍,2023年普斯科夫普希金模范话剧院演出了莫言的《蛙》,2024年廖一梅的《恋爱的犀牛》、曹禺的《雷雨》等在俄罗斯剧院上演并受到广泛欢迎。2025年1月,实验京剧《狂人日记》在北京首演,剧作大胆地将果戈理和鲁迅两位作家创作的《狂人日记》小说融为一体。编剧、导演梧桐选取了两部作品的核心元素,以京剧的表演程式呈现了一场跨国文学对话。

1962年,中央歌剧舞剧院(现中央歌剧院)在国内首度以中文上演普希金长诗改编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今年4月,中央歌剧院又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州文化部、费奥多尔·沃尔科夫俄罗斯国家学术戏剧院、俄罗斯和平基金共同打造了新一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指挥执棒中国乐队,两国歌唱家同台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场新的艺术盛宴。

去年9月以来,根据中国当代作家刘震云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改编的同名话剧在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演出,创造了场场爆满的成绩,至今仍然热度不减。剧院官网显示,未来两个月的票皆已售罄。中式妆造和舞台布景,搭配俄罗斯演员的俄式演绎,让该剧深受观众喜爱。

“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中俄两国在文学领域交流互鉴的更多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为两国不断深化人文交流、人民相亲,树立新型国家间关系典范提供肥沃的土壤。

(本报莫斯科5月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0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北京时间5月11日21时2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成功。  遥感四十号...

    时间:05-11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 (马帅莎 李宸)北京时间5月11日21时2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

    时间:05-11
  • 第八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在上海召开

      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记者 许婧)第八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11日在上海召开。  论坛重点研讨了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方法、学科发展中的新知识等。与会专家认为,在基础理论构建层面...

    时间:05-11
  • 30国驻华使节夫人共聚文化交流嘉年华倡导健康绿色生活方式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天然领袖·超能风范”全球驻华使节夫人美丽健康文化交流嘉年华活动日前在京举行。来自3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夫人共聚一堂,携手共探绿色生态理念与美丽健康生活方式,见证了一场融合...

    时间:05-11
  • 上海推出“台品甄选”项目计划 助力台湾产品开拓大陆市场

      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 (记者 缪璐)“变局·创新:2025品牌高峰论坛暨品质直播时尚消费盛会”近日在上海长宁区召开。会上,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市网购商会联合上海市台湾同...

    时间:05-11
  • 奥运冠军张雨霏:AI可助力乡村体育教育发展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 (周昕)“点点同行,乡乡同兴——AI点亮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启动仪式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中国游泳奥运冠军张雨霏担任项目“公益大使”。她在活动中表示,在推动乡村体育教育发展中,AI...

    时间:05-11
  • 中缅边境瑞丽:缅甸国际学生开启逐梦之旅

      中新网德宏5月11日电 (杨雪梅 杨腾荣 赵莉)在位于中缅边境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市职业中学,88名缅甸籍国际学生在此学习知识、锤炼职业技能,他们以自身独特视角,记录着中缅两国间的人文交流故事。  瑞...

    时间:05-11
  • 上海工匠学院开启新一期工匠学历班招生 新增人工智能等两个热门专业

      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 (记者 许婧)5月11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与上海市总工会迎来百年华诞及五卅运动100周年之际,全国首个以“工匠”命名的学院——上海工匠学院迎来首届学历班毕业生,56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工匠和高技能...

    时间:05-11
  • 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广州首映

      中新网广州5月11日电 (记者 郭军)首部记录中国台湾老兵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日暮·归乡》10日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首映礼,反响热烈。  据悉,该片由王童监制,杨正浓执导,顾佳凤担任制片人,主创们经过两年的寻找、探访...

    时间:05-11
  • 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首次推出主题活动日

      5月1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活动周将持续至5月17日,主题为“一技在手,一生无忧”,并首次推出主题活动日。   据悉,主题活动日将聚焦职教发展研讨、职普融通示范、产教...

    时间:05-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