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水田,平整如镜,直连天际。
与黑龙江不少地方一样,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的3.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已全部完成。“高标准就是不一样,真得劲儿!”唠起自家承包的220亩水田,农户吕贤达喜不自禁。
小田变大田——从3亩一块的小田变18亩一块的大田,农机可以撒欢跑。每年因此节省机耕费、人工费1800元,插秧进度还能提前1天。
田埂变耕地——经过规模化格田改造,多出3.2亩有效耕种面积,预计增产水稻4000斤。
道路更平直——“农机进田不用绕圈,少跑1.5公里,省去大把时间。”吕贤达说。
“以前多是小修小补,现在是大规模提升。”军川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王忠军介绍,该项目总投资9495万元,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9020万元,剩余部分由农场配套。目前,农场田间道路通达率已达100%。
去年,北大荒集团充分运用国债资金,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00万亩,重点开展田块整治、升级水利设施、建设数字农田等。
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更给力。
在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丘陵漫岗地约占三成,水土流失严重。今年春耕以来,红星农场运用秸秆和客土回填等措施,治理了27块涝渍地,修复3条侵蚀沟,恢复耕地上百亩。
“有了国债资金支持,越来越多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有望变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红星农场党委书记王元林对未来充满期待。
田间地头科技范儿更足。
走进北大荒集团二九〇农场的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基地,物联网设备矗立田间,联通着智能化数控灌区系统——46座分水闸、12座节制闸智能调节开合,实现精细精准供水。
“智能灌溉后,产量提升不少。”田里的新科技,给了农户王秀丽扩种的底气,“我家承包的430.9亩地,去年多打了将近1.7万斤粮。来年有机会还打算多包一点!”
二九〇农场农业生产部总经理李广茂介绍,借助国债资金支持,他们农场综合运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玉米亩产提升约60斤。
北大荒集团,是黑龙江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缩影。“2024年,集团各农场作业效率、亩均增产、亩均增收等指标提高明显。”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高标准农田建设负责人高洋介绍,今年北大荒集团将再建高标准农田80万亩。
截至2024年底,黑龙江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居全国首位。今年,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下,黑龙江还将建设1169万亩高标准农田。
春耕时节,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活水”润物无声,流淌进黑土地,孕育着增产增收的新希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