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着力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

2025-05-12 06:20:00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能力。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旨在针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组织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动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广泛动员人民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参与防灾减灾行动,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动谋划和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要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掌握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底数,集中整治,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健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加强风险隐患管控。

  一要加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各灾种主管部门,要根据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因素,科学划分灾害风险区,定期形成灾害综合风险研判成果,为基层防范应对提供决策依据。聚力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灾害风险综合研判、综合减灾示范创建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二要加强应急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五进”活动,深入普及各类公共场所、学校、社区、有关作业场所周边和各种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辨识、事故预防以及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严格落实企业“三岗人员”培训制度,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三要提高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质效。充分应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和精准度。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四要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共建共治。统筹利用现有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培训教育、技术指导、业务交流等服务,调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应急事业的积极性。通过“隐患随手拍”“安全进万家”等活动,鼓励群众参与隐患排查与监督。五要完善履职尽责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各级责任落实到位。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和“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原则,宁可查重、不可查漏。各生产经营单位、涉灾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整治安全风险,做到自查自改全覆盖。

  聚焦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一是隐患排查要到位。要加强对基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推广应用简便易用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推动落实乡镇(街道)定期重点检查、村(社区)日常巡查和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自查等制度,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着重开展“九小场所”、农家乐、经营性自建房、在建工地、燃气等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开展以家庭为重点的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以及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分区域、分灾种、分行业领域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采取工程治理、避险搬迁、除险加固、责令整改等方式,及时消除重大隐患,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不留盲区。二是闭环整改要到底。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严格按照“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全面落实挂牌督办和跟踪整治,确保排查整治清单整改项目按时销号。三是常态治理要到顶。探索大城市和城市群以街道为单位开展第三方每天专业巡查服务,下沉力量全面、持续、循环进行辖区综合体、商场、市场、餐饮门店、电影院、养老院、医院等场所隐患排查。农村地区要通过巡查无人机、信息化监测预警等科技装备,对群测群防队伍加强培训,形成“天地一体”的隐患排查常态机制。四是应急准备要到位。结合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各部门要以新一轮预案修订为抓手,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持续深化应急实战演练;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队伍的共训共练和应急值守;优化监测预警能力和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实现及时“叫应”,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五是成果应用要到点。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常态化运行,保证普查数据库的全面性和时效性,积极探索深化普查成果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涉灾领域应用,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动提升自然灾害防治水平。

  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责任重于泰山。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深入开展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积极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社会共建共治,提升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原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2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王毅会见哥伦比亚外长萨拉维亚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哥伦比亚外长萨拉维亚。  王毅祝贺哥伦比亚接任中拉论坛轮值主席国,表示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年来,双方平等相待、相互支持,互利合作持续深...

    时间:05-12
  • 王毅集体会见加勒比建交国外长及代表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圭亚那、牙买加、苏里南、特立尼达和...

    时间:05-12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陈生玺逝世 享年93岁

      中新网天津5月12日电 (记者 孙玲玲)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12日发布的讣告,民盟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陈生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1日21时26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图片来源:南开大学...

    时间:05-12
  • 台湾护理业“人力荒”问题待解

      中新社台北5月12日电 今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据统计,台湾护理科系毕业生仅约三分之一投入临床医疗,不少人在执业数年后选择转业,主要原因为工时长、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身心压力大。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

    时间:05-12
  • 2025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在常州举办

      中新社江苏常州5月12日电(记者 唐娟)2025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12日在江苏常州开幕,两岸企业家代表、产业界人士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聚焦技术协同、产业链互补与海外市场拓展,共探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时间:05-12
  • “汉人”改写为“其余人口” 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引发批评

      中新社台北5月12日电 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网站日前被发现将占总人口逾96%的“汉人”改写为“其余人口”,岛内各界批评此举割裂两岸历史文化联结,是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政治操弄。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

    时间:05-12
  • 四川省举行2025年防灾减灾救灾演练

      中新网雅安5月12日电(记者刘忠俊 何浠)5月12日,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四川省多个市(州)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演练,通过演练检验了防灾减灾指挥机构运行机制,提升了基层先期处置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演练过程中,大型无...

    时间:05-12
  • 辽宁:以新质生产力筑牢防震减灾防线

      中新网沈阳5月12日电(李伶俐)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通信……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对地震活动的实时、全面监测,提前精准预警,提升救援效率,最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辽宁海城地震成功预...

    时间:05-12
  •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谢来发被“双开”

      中新网5月12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经中共江西省委批准,江西省纪委监委对中共江西省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谢来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

    时间:05-12
  • 西藏全区干部驻村工作会议在拉萨举行

      中新网拉萨5月12日电 (记者 赵朗)西藏全区干部驻村工作会议12日在拉萨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一年,第十三批驻村工作队共有22255名干部进驻村(居),帮助整顿8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  会上,7位驻村干部作交...

    时间:05-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