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韦衍行)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
《攻守占》残片
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子弹库帛书分三卷,此次回归的《五行令》和《攻守占》为子弹库帛书第二卷、第三卷,内容分别是四时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
《五行令》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月名图和写在月名图下面的文字。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介绍,我国古代的五行时令,把一年三百六十日分为木、火、土、金、水五段,每段七十二天,按五行分出三十个节气。五行令与四时令曾并行于先秦两汉,此后逐渐被遗忘;第三卷《攻守占》则与中国古代的选择术有关,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婚丧嫁娶等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可以放到选择术里,可谓生活的“百科全书”。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方返还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彰显了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是中国主导制定的《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
《五行令》月名图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生动实践。
(本文图片由国家文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