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团队最新研究: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被严重低估

2025-06-11 19:2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1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诗平研究员和合作伙伴最新完成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传统的仅靠山脚样带调查显著低估其生物多样性,这对生态空间垂直异质性显著的青藏高原地区尤为突出,因为高山灌丛和高山草原带的分布范围难以精确划分。

  这项青藏高原生态的重要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团队联合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西藏低碳草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通过系统调查珠穆朗玛峰(珠峰)绒布河流域4个不同基线海拔(海拔基线3810-5155米)的典型样区和8座山体,研究团队创新性采用山体完整垂直带采样设计,结合样线法和样方法,系统比较传统山脚调查与完整山体调查在物种丰富度和山体植被垂直带谱分布评估上的差异,对传统山区植物调查方法提出挑战。

珠峰绒布河流域各个山体累计物种丰富度沿海拔高度的变化。M01–M08表示绒布河上游到下游所调查的8个独立山体。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其相关成果论文以《山脚基带调查低估了青藏高原山地物种丰富度:以珠峰绒布河流域山体垂直带为例》《珠穆朗玛峰绒布河流域高山植被垂直分布格局》为题,近日分别在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后李博文、周阳分别为两篇论文第一作者,他们介绍说,山地生态系统发育和保存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也是重点保护区域。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独一无二的地理-地质-生态单元,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类型和多样的植被分布格局。

  以往研究受限于山体的可达性、人力和财力的有限性,特别是在拥有众多高大山峰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道路阻碍,且高寒缺氧等客观条件,这些研究仅沿公路沿线或附近调查了山体低海拔区域或山谷的物种丰富度和植被类型,而忽略了山体自身的垂直带变化。

珠峰绒布河流域下游(海拔3800米左右)山体植被景观照。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物种丰富度和植被类型分布沿海拔梯度变化的特征会因研究尺度而异,如果仅用区域内某一个山体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或者仅用某区域内山体山脚物种丰富度和山脚基带植被分布类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外推到整个区域内山体物种丰富度和植被分布类型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项研究调查的绒布冰川是珠峰地区面积最大的冰川,其冰川融水形成绒布河,绒布河流域长129千米,海拔落差将近1500米,流域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且植被类型不同的许多山体,这为研究区域(流域)尺度上不同海拔的山体垂直带物种丰富度及其植被类型分布格局变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取得四方面结果:一是整体上,山体下部区域的累计物种丰富度要低于山体中上部的累计物种丰富度,仅在山脚区域进行调查将低估13.5%-54.8%的植物种类。

  二是流域尺度上,单位面积(1平方米)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分布,而在各独立山体上,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模式不尽相同,既有U形分布、正相关,也有无显著关系的模式。

  三是山体阴坡的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要高于山体阳坡,显示出坡向在调控山地植物群落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四是不同基带海拔调查情景下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度差异显著,部分山体若未进行完整山体调查,将严重低估或高估高山灌丛带与高山草原带的垂直分布范围。

研究团队在考察山体物种丰富度和植被群落结构的途中(海拔4600米左右)。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汪诗平指出,过去许多高原地区的植被调查受限于地形和交通,往往集中在山脚或公路沿线,这会显著低估整座山体的植物多样性。因此,需要从整体山体出发,理解生态系统的垂直维度变化。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开展更多山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和在山体空间尺度上分布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这项研究再次提醒我们,生态调查的视野不能止步于山脚,只有走上山,才能看见山体植被的全貌”。

  他表示,这次研究是中国在极高海拔地区开展大尺度山体垂直植被带谱系统调查的开创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意义:基于完整山体样带调查方法,对不同基带海拔调查情景下植物物种组成及植被类型的变化进行系统评估,既为准确理解青藏高原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提供实证依据,也为未来青藏高原高山地区植被分布规律研究与高精度植被图编制提供关键技术路径和数据支撑。(完)

  • 相关阅读
  • “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 启动人工智能专项合作等计划

      中新网成都6月11日电(记者 孙自法 王利文)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6月11日在四川成都开幕,开幕式上发布8项重要成果及新计划启动颇受瞩目,其中包括启动“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6月11日,第...

    时间:06-11
  • 民进党当局推“中正路”改名引反弹 国台办指改路名不如改“道路”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朱贺 刘玥晴)对于民进党当局近日粗暴推动“中正路”改名引发强烈反弹,被迫叫停,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1日指出,“台独”是绝路,改路名不如改“道路”,放弃“台独”才有出路。  国台办例...

    时间:06-11
  • 全国政协委员舒勇:成功的国际传播需构建强大的“情感矢量”

      中新网合肥6月11日电 “成功的国际传播需构建强大的‘情感矢量’,以共情突破认知壁垒,以共鸣消弭文化折扣,最终在数字原住民的集体记忆中播种文明共识。”  6月11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

    时间:06-11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宁坚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四川省纪委监委消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宁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6-11
  • 台青博士开启“斜杠人生” 解锁大陆多重机遇

      中新社温州6月11日电 题:台青博士开启“斜杠人生” 解锁大陆多重机遇  作者 郭其钰  在浙江温台融合发展青年创业基地,台湾青年潘柏铨的日程表总是排得很满:上午与台湾餐饮团队讨论新店选址,下午与公司同事探讨“...

    时间:06-11
  • 国台办重申两岸两会对话沟通机制重启前提:回到“九二共识”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刘玥晴 朱贺)台湾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日前称,希望与海协会耐心协商架构“两岸新关系”,携手追求互惠共荣。对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1日重申,只要回到“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承认两...

    时间:06-11
  • 东西问|阿奈·劳塔玛特:全球化并非威胁,而是机遇

      中新社曼谷6月11日电 题:全球化并非威胁,而是机遇  作者 阿奈·劳塔玛特 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前部长  早在“全球化”一词出现之前,泰国便以开放姿态参与对外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从古代“黄金之地”的贸易...

    时间:06-11
  • 东西问|刘悦笛:从“对话世界”到“世界对话”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从“对话世界”到“世界对话”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2025年6月10日,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来临之际,世界各地陆续举办多场相关庆祝活动,在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的当下更显...

    时间:06-11
  • 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发布: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科研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6月11日发布的自然指数2025(基于2024年全年数据)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并扩大了科研产出的领先...

    时间:06-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