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把滴灌带“种”进玉米地 干旱时也能实现高效灌溉

2025-06-15 20:06:1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AI解锁丰收密码丨把滴灌带“种”进玉米地 干旱时也能实现高效灌溉

  今年“三夏”,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丰收画卷徐徐展开。随着安徽、河南小麦机收相继结束,山东麦收进度过七成,陕西麦收进度过八成,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收尾阶段。

  今年“三夏”有什么新特点? 记者将小麦主产区的农机投入数量、机收轨迹、气象数据以及农田灌溉数据打包,形成了“三夏”AI智能体。

  当问及“今年小麦主产区气候多变,如何保障产量?”时,智能体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干旱”“节水”“精准”。

  抗旱稳产 “良种”先行

  5月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9.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陕西3—5月平均降水量70.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4%。如此严重的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记者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一家农场看到,尽管今年当地降水量锐减八成,尤其是在小麦生长关键的拔节抽穗期几乎没有有效降水,但小麦的产量并未下降。

  陕西农垦朝邑农场科技创新部部长 李怀斌:平时就是1000斤左右,产量没有减。

  李怀斌告诉记者,小麦稳产的关键,在于播种时就选择了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同样受益于“良种”的,还有河南新乡的种粮大户马有永。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种粮大户 马有永:这块地是偏沙质地,产量每年都在800斤左右。今年我们种了个新品种,预计能收到每亩1100斤左右。

  马有永提到的新品种,今年首次进行大田繁育。在无有效降雨的严峻条件下,其抗旱性能表现突出。为培育更多抗逆品种,新乡市正攻关种业核心技术,已成功选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178个。

  在位于河南新乡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雷振生正带领团队攻坚小麦新品种,目前推广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万亩。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雷振生:在原来品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良,产量就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对一些新的病害,也能够具有抗性,能够降低生产的风险,提高稳产性。

  目前,新乡已建成1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冬小麦供种量约占全国一半。2025年,当地计划引进育成种业领军人才20名以上,带动河南全省建设高标准农作物制种基地500万亩以上。

  “远水解近渴”

  高效灌溉助力丰收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的种粮大户段海涛种地20多年,今年种了1100多亩小麦。

  旱年能有这样的收成,段海涛这位“老把式”也颇感意外。他将功劳归于改造升级的高标准农田。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种粮大户 段海涛:因为政府配套了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做到随时能浇。今年比较干旱,但是每个地头都有井,每个地头都有出水口。只要一开井,水都能到地里。

  近年来,当地通过沟渠连通等工程,持续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目前,新乡市高标准农田占比已超九成。

  在河南范县智慧水利中心,大屏幕上土壤墒情、气象预报等数据实时汇聚,动态生成精准灌溉方案。同时,各地因地制宜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确保农户在干旱之年也能获得充足灌溉水源。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水利局农村水利股负责人 牛雪峰:在今年的抗旱过程中,我们利用配水预案进行灌溉,精准率达到了90%,将实现节水率10%以上,缩短了灌溉周期48个小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我们管理效率提高了40%。

  目前,河南小麦大规模机收已结束,今年小麦品质好于往年。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研究员 李向东:由于麦收期间基本上没有降雨过程,加上前期抗旱浇水比较及时,总体上籽粒灌浆比较充分,病粒较少。从收获的籽粒商品性来看,属于比较好的一年。

  农田里“种”下滴灌带

  省时省力又节水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夏播粮食2.7亿亩、进度过五成。眼下,河北正在进行夏玉米的播种,那么抢种玉米的过程,又是如何实现高效灌溉的?

  总台记者 王帅南:我现在是在隆尧县牛家桥乡东清湾村,在这片地里,不仅种下了玉米,还“种”上了这种细长的滴灌带。

  不仅是这片地里今年夏种用上了滴灌带,今年隆尧全县夏种玉米使用滴灌带面积在两万亩左右,预计能节水四十万吨。目前夏播也已经开始,今年全县计划播种玉米60万亩。

  问诊障碍田 “土壤诊所”开良方

  在河南,高标准农田的面积达到了8808万亩,占全省农田的78%。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村民可以刷卡取水,按需浇地,但障碍田遇到干旱,该如何处理?

  采访中,种植户们都提到“障碍田”的改造。数据显示,我国黄淮海流域中低产田占比高达59%,因此攻克这些“障碍田”,成为提高单产的重要突破口。

  在“障碍田”的整治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郭景丽正准备赶去麦收现场取样。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产品开发平台负责人 郭景丽:我们要看增产情况,也要取土,并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缺什么补什么。

  科研人员除了定期对障碍田里的土壤进行取样,还要挖出土壤剖面,检验地力状况。

  总台央视记者 田琪永:这是工作人员刚刚处理好的一个土壤剖面坑。在这个土壤的剖面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黑色,这就表示有机质非常丰富,已经看不到轻盐碱的痕迹了。

  夏收之后就是夏种,为抢抓农时,科研人员需要针对即将播种玉米的营养需求精准配肥。为方便精准服务每块土地,当地将测土配肥工作站直接搬到了田间地头。

  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西曹村心连心智能配肥站站长 段保卫:以这一季玉米肥为例,氮源有四种,然后配上磷钾肥,从苗期到生长期,应该不会脱肥。

  截至目前,河南夏播面积8297万亩,占预计面积的92.2%。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田琪永 李啸虎 张琪 王帅南)

  • 相关阅读
  • (聚焦海峡论坛)“语同音”架交流桥梁 两岸嘉宾共溯乡音里的乡愁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吴冠标)“‘语同音’是闽台乡亲情感交流的桥梁。”台湾历史学者、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戚嘉林15日表示,乡音承载着两岸共同的记忆和乡愁,寄托着台湾同胞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是两岸历史文化传承的重...

    时间:06-15
  • (聚焦海峡论坛)两岸业界厦门搭平台推动中医药全面融合发展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林永传)第十七届海峡论坛·2025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主论坛15日在厦门举行,两岸业界共搭平台,推动中医药全面融合发展。  主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闽台中医“双向”师承拜师仪式。经...

    时间:06-15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全国已夏播粮食2.7亿亩 进度过半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夏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的四分之一。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夏播粮食进度已过半,播种进度快于常年。  截至6月13日18时,全国已夏播粮食2.7亿亩,主要以南方中晚稻、夏玉米、夏大豆...

    时间:06-15
  • 壹视界·微视频|在中亚探访“中国风车”,看习主席关心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

    ​在中亚探访“中国风车”,看习主席关心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习近平中亚行,共同期待!...

    时间:06-15
  • 解放军南部战区:任何搅局南海、制造热点的军事活动尽在掌握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电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社交平台官方账号6月15日消息,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表示,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南海组织海空联合巡航。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

    时间:06-15
  • 国家防总对浙江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周圆、魏弘毅)当前,台风“蝴蝶”残余环流正影响江南、华南等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15日对浙江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维持对广东、广西的防汛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

    时间:06-15
  • “2025海峡职工论坛”在厦门举行

    人民网厦门6月15日电 (肖聪聪)今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2025海峡职工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海峡职工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230余名工会和劳工组织代表...

    时间:06-15
  •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表示,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南海组织海空联合巡航。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航”,推高南海地区安全风险,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战区部队持续保持...

    时间:06-15
  •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表示,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南海组织海空联合巡航。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航”,推高南海地区安全风险,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战区部队持续保持...

    时间:06-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