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文人到战士:郁达夫的笔尖抗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2025-06-28 08:3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郁达夫像。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供图

">

郁达夫像。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供图

美丽的富春江畔,郁达夫故居静静矗立,而那位曾在这里眺望江景的文人,早已献身民族解放事业。一介书生,以笔为戈,最终血染南洋,他用生命书写了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

今年是郁达夫殉难80周年,这位被誉为“反法西斯文化战士”的作家,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仍遭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丛林。他的名字,不仅铭刻在中国文学史上,更镌刻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

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3年,17岁的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在日记中庄严写下:“……余有一大爱焉,曰爱国……国即余命也,国亡则余命亦绝矣!”这一誓言成为贯穿他一生的精神主线。

作为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以真率酣畅、热情明丽著称,《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而当民族危亡之际,这位文人毅然走出书斋。为表明自己的抗日决心,郁达夫掷地有声地写下了:“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

壮言背后,是惨痛的家国之殇。1937年末,郁达夫家乡富阳沦陷,70多岁的母亲因不愿伺候日军吃喝,躲进深山最终饿死。郁达夫悲痛写下一副挽联,“无母可依,此仇必报”。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告成立,郁达夫被选为理事。他辗转浙东、皖南抗日前线,以战地记者身份记录中国军民的不屈抗争。同年末,他远赴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副刊《晨星》编辑。此后郁达夫还担任了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

1939年至1942年间,郁达夫在新加坡发表了大量支持抗日和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文章,极大鼓舞了海外华侨抗战的士气。

1942年,新加坡沦陷,郁达夫化名“赵廉”,流亡至苏门答腊。他开办酒厂作为掩护,继续从事抗日工作。

一次偶然的意外,暴露了郁达夫的日语能力。日本占领军随即强迫他担任翻译。在当翻译期间,他暗中帮助和营救了不少当地人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和罪行。这些情报成为战后审判日军罪行的重要证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郁达夫却不知危险正悄然逼近。8月29日晚,他在家中被带走,后遭到秘密杀害,终年仅49岁。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2014年,郁达夫入选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在富春江畔,以郁达夫命名的学校、码头、公园,默默传承着这位爱国文人的精神火种。2015年,富阳撤市设区时,市民投票将原市心路和市心北路改名为“达夫路”,以表达对这位故乡之子的深切怀念。

由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社和杭州市富阳区政府共同设立的郁达夫小说奖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举办了八届,逐渐成为国内颇具影响的文学奖项。

郁家后人始终铭记先辈的精神遗产。郁达夫烈士之孙郁峻峰表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郁达夫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作为后人,我们以有这样的先辈为豪;这种大义、大节也必定会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成为后辈精神世界的巨大支柱。我们要让他的精神像连绵不绝的春江潮水一样,一直传承下去。”

(新华社杭州6月2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8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

      “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  成立104年,执政75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恢宏史诗。  党的十...

    时间:06-29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白山黑水见证:从烽火硝烟到振兴热土的巨变

      新华社哈尔滨6月29日电 题:白山黑水见证:从烽火硝烟到振兴热土的巨变  新华社记者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东北抗日联军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

    时间:06-29
  • 水利部对重庆四川甘肃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魏弘毅)为应对新一轮强降雨,水利部29日对重庆、四川、甘肃三省份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据预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6月29日至7月1日,四川中部东部将有暴雨到大暴雨、...

    时间:06-29
  • 新华鲜报丨送别黄旭华 国士忠魂归故里

      新华社广州6月29日电 题:送别黄旭华 国士忠魂归故里     新华社记者宋晨、孙飞  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红楼前,人们默默肃立,守候一位游子魂归故里。  6月29日,黄旭...

    时间:06-29
  • 学习手记丨“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

    时间:06-29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抗日名将王凤阁:宁碎头颅不作奴

      新华社长春6月29日电 题:抗日名将王凤阁:宁碎头颅不作奴  新华社记者张博宇  他散尽家财,却得到母亲的赞许;他坚持抗战,打得敌人胆寒;他誓死不屈,感动了万千群众;他慷慨赴难,身旁是妻儿相伴。他是抗日名将——王凤阁...

    时间:06-29
  • 科学与健康丨“老掉牙”是病!如何守护老年人牙健康?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题:“老掉牙”是病!如何守护老年人牙健康?  新华社记者李恒  口腔健康是衡量“银发一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按全口28颗牙计算,我国65岁至74岁老年人平均缺失5.5...

    时间:06-29
  • 防诈手册了解一下,小心这些套路针对毕业生!

    2025年毕业季渐入尾声莘莘学子纷纷告别校园,踏入社会在身份转换的关键期请收好这份毕业季防诈指南了解这些针对毕业生的常见诈骗手法守住钱袋子统筹:王文源记者:吴文诩、孙蕾设计:周子涵专家支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

    时间:06-29
  • 江桥抗战:在这里,打响抗日斗争的枪声

      新华社哈尔滨6月29日电(记者张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嫩水江畔,一块写着“江桥抗战纪念地”的石碑庄严矗立。江水冲刷着堤岸,当年老江桥仅存的半截桥墩淹没在水下,无声诉说着94年前的硝烟与过往。&emsp...

    时间:06-29
  • 遭袭后,伊朗核计划能“数月后”重启?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近日表示,类似日前美国打击伊朗三处核设施的军事行动无法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虽然遭受打击,伊朗依然具备铀浓缩能力,或能在数月后重启铀浓缩活...

    时间:06-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