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活力土壤(文化产业赋能乡村)

2025-07-09 08:3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外景。

">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外景。

  年轻人在“无名营造社”工作室内举办活动。

  以上图片均为江门市委宣传部提供

">

年轻人在“无名营造社”工作室内举办活动。
以上图片均为江门市委宣传部提供

自广东省广州市向西南出发,驾车约2小时,就来到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社区。

“这家书店成了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塘口墟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吴碧瑶口中的“网红打卡点”,是先锋天下粮仓书店。书店由5个巨大的粮仓改造而成,外表像蒙古包,内部设计却各有不同。

塘口墟社区地处珠三角地区,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相距不远,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却一度因人口外流仅剩9户人家。通过建筑设计、文化挖掘、配套服务,塘口墟社区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在省市县三级宣传部门的引领共建下,探索出一条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

旧建筑焕新,吸引年轻人

“海外一个江门,海内一个江门”,江门是有名的侨乡,拥有独特的建筑——碉楼。碉楼吸收世界各国建筑特点,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建筑风格,其中开平碉楼数量最多。“罗马柱、巴洛克屋顶……不同建筑语言相互交融。”90后李继津是第一批来到塘口的设计师,大学期间他在一次调研中发现,这里的建筑呈现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于是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015年,李继津和合伙人看上了塘口旧墟两处建筑,“原先是旧粮仓周边的五金厂、钟表厂,虽然建筑很旧,但很有设计感,而且旧墟与周围的村子距离很近,有做社区改造的潜力。”说干就干,旧工厂逐渐被改造为时尚的青年社区空间——“塘口空间”,餐厅、青年旅舍、剧场、活动空间等一应俱全,旧工厂里原有的一些制造机械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也被保留下来。“建筑不能脱离乡村。”李继津说。

“塘口空间”建成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2022年末,一家名为“无名营造社”的工作室开始改造旧粮站,既保留侨乡碉楼特色,又将内部空间分割,前区是咖啡馆,中庭是露天院,后部是建筑师的工作区。2023年末,先锋天下粮仓书店也来了,旧粮仓改建成“精神粮仓”……这些项目的落地,让塘口旧墟重焕光彩,也为塘口镇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百年侨村的塑形重构,激发了一场青年和乡村的“双向奔赴”。据统计,塘口镇近3年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带动超2000人就业。

文化活动“上新”,留住年轻人

“好建筑、好环境当然能吸引人,但要留住人,还得有生态圈。”2018年,90后吴碧瑶从广州辞职返乡,成为塘口墟社区的一名专职社工,与村民来往间建立了信任,“但其他来塘口的年轻人就没有那么快融入了。”

就在那个时候,李继津推出了“塘口社区活化计划”。这个计划从年轻人视角出发,策划重现了旧墟赶集情景的“七夕等墟”,以及融合当地文化特色与现代体验的“在地创生节”等活动,旧墟热闹起来了。“活动吸引了上万人参与。”李继津说,团队想做的是与本地有关联的IP,让本地村民参与进来。

李继津的计划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江门市深度挖掘塘口镇的侨乡文化、碉楼文化、生态文化,坚持以文化为融合剂,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打造“塘口记忆”文化IP,聚合更多人才,回归、留驻、创业于乡村。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本地与外地的相融,也给了吴碧瑶启发。在社区的“人才农场”,吴碧瑶给“无名营造社”工作室争取到一块地。从未干过农活的建筑设计师马禹,由村民手把手教授种下豌豆苗、南瓜、番茄等。随着菜苗破土生长,他也逐渐融入了塘口。如今马禹常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分给邻里,村民也会喊他来家里吃饭,这份融入,让马禹真正变成了“新塘口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晓建说,乡村有当地人的共同记忆,不能忽视人和文化,要让村民对在地文化遗产有认同感,也要吸引外来人深入感受、发掘。

配套政策更新,激励年轻人

原本只想在这里待上两年的李继津,项目越接越多,与塘口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不知不觉,今年已是第十一个年头。“塘口愿意给年轻人机会,这很难得。”塘口对人才的重视留住了李继津,每当镇里有大项目,塘口总会倾听年轻人的意见,并优先让年轻的、有想法的团队承接项目,打造有活力的村镇。

最近,塘口镇有了新的规划——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下,江门市委宣传部发挥挂点塘口共建的优势,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5月中旬,塘口“IE公社”计划推出。“不管I人E人,来了就是一家人”,78名“新村民”选择了这里诗意栖居的生活。建筑设计师把河南菜种进广东田,咖啡师将腐乳融进拿铁,文明Yeah(夜)集里男女老少凑起了“养生局”……

“数字时代为乡村提供了新机遇。”江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钢华说,“IE公社”与“无界创客”计划就是为了吸引具有创新思维、跨界能力的创客加入塘口,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乡村青创社群;塘口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符合政策条件的创业项目可以申请最高30%的补贴,并享有“栖塘计划”配套人才公寓等福利。

一系列优惠政策一经推出,吴碧瑶、李继津等年轻人都更忙了。“人才公寓怎么申请?”“什么样的项目符合要求?”……吴碧瑶的手机“很忙”,咨询电话一个接一个。她耐心解答,将大家的想法记录下来,为以后的社区活动做准备,“现在,社区居民里2/3是外来人口,要留住年轻人,吸引更多年轻人,我们更得做好服务。”

江门市委宣传部还在塘口碉楼民宿打造了“无负今日书房”,通过组织新书发布、开展名作赏析、举办“江门读书日”等活动,为游客提供乡村阅读体验。“我们将进一步构建起‘书院+书房+书吧+社群’的立体文化生态,结合全市各级阵地平台和文化资源,将更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送达基层,为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赋能。”江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9日 12 版)

  • 相关阅读
  • 走灌区,算粮“账”

      图①:河南省人民胜利渠引水灌田。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保障中心供图  图②: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西关村,村民在使用交口抽渭灌区的水浇灌葡萄地。  刘锦峰摄(人民视觉)  图③:安徽省淠史杭灌区...

    时间:07-11
  • 从“城市过客”变为“共建力量”(人民眼·新就业群体)

      今年高考期间,京东外卖小哥为考生义务送水。  熊秋豪摄">   今年高考期间,京东外卖小哥为考生义务送水。   熊秋豪摄   一名快递小哥(左一)在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景芳蓝领公寓...

    时间:07-11
  • 昔日丝路“旱码头” 今朝通途连亚欧(边城见闻)

      2024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吸引了来自中亚、中东地区的众多嘉宾。  邓月龙摄">  2024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吸引了来自中亚、中东地区的众多嘉宾。  邓月龙摄  九安汽车城代表到哈...

    时间:07-11
  • 在尼山,对话世界文明

      图①:尼山讲堂外景。  王 超摄  图②:学者们在交流讨论。  杨国庆摄  图③:学者们在听学术报告。  杨国庆摄  图④: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现场。  本报记者 肖家鑫摄 ...

    时间:07-11
  • 在开放交流中形成“和声”

      “我们应通过对话和倾听,来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小心翼翼地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可能是今天要特别注意的事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朝晖在本届尼山世界...

    时间:07-11
  • 推动文明互鉴 讲好中国故事

      正值暑期旅游季,不少游客来到山东省曲阜市。除了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尼山也进入不少人的视野。  为什么是尼山?一方面,当地风景秀美,山脉蜿蜒连绵,圣水湖碧波荡漾,尼山圣境恢宏壮丽。另一...

    时间:07-11
  • 追授边晓斌“全国模范法官”等称号

      新华社南京7月10日电 (记者冯家顺、郑生竹)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江苏省委在南京联合召开表彰会,追授边晓斌同志“全国模范法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据介...

    时间:07-11
  • 一生择一事  一心为公正

      图为仪征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法院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座谈会上,边晓斌代表仪征市人民法院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王 蔚摄">  图为仪征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法院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时间:07-11
  • 今年将首次制定商保创新药目录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孙秀艳)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2025年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和商...

    时间:07-11
  • 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扩容提速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孙秀艳)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6月30日,已有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7个统筹区开通医保钱包,实现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医保钱包转账是实现近亲属医保个...

    时间:07-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