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吉林奏响区域协调发展奋进曲(活力中国调研行)

2025-07-27 08:1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行走白山松水,产业协同、文化相融的协奏曲悦耳动听,协调发展的蓬勃活力奔涌在城市间。

  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从一座城的健康成长,到一个都市圈的协调发展,再到一个省乃至一个地区的全面振兴,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吉林正朝着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方向加速迈进。

  交通互联,建设高效贯通功能圈

  “冬天奔着吉林市去滑雪,这次去长春休个假。”时隔半年,浙江游客汪圆再次来到吉林省,落地龙嘉机场后的便捷通达令她印象深刻。

  地处长春市和吉林市之间,龙嘉机场夏季客运繁忙。机场附近就是龙嘉高铁站。从龙嘉高铁站向东西两侧延伸出的优美弧线,让城市连接更密切:向西,只需十几分钟到长春站,向东,半小时左右即可抵达吉林市。

  通衢大邑一路歌,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进一步将吉林省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两张卫星图,聚焦同一域,看到通达互联的力度。与5年前相比,卫星俯瞰下的吉林省,城市间的线条更密:公路连通更紧密,吉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从约4000公里增长至超5000公里;高铁网络更立体,长春至长白山开通高铁,往来时间从5小时压缩至2小时左右。

  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日益完善,“硬联通”为物流往来注入澎湃动力。

  汽笛声响,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内,满载汽车零部件的中欧班列启程。2024年,长春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40%。

  开放的吉林,与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更加紧密。“借港出海”,长春至大连铁海联运实现“天天班”;“一单制”便捷通关,让吉林货物在家门口就能“登上”远洋巨轮。“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日益完善,发展成一条条带动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侯永楠说。

  连接,将更紧密。长春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三期建设工程施工正酣,建成后将串联7个周边市县,实现“1小时通勤”;沈白高铁加速建设,预计年内竣工通车,将进一步畅通东北地区的协同联动。

  聚链成群,发展协同共兴产业圈

  54秒,一辆新能源汽车就总装完毕,顺利下线,这是中国一汽的造车效率。

  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总装车间内,11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有序运转。“厂区自2021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是满产状态,平均每天有约1000台汽车从这里走出。”中国一汽工程技术部总装技术高级主任张国龙说。

  100公里开外,四平市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内,生产同样火热。不到两小时,企业生产的零部件便运输至中国一汽的工厂。

  “区位优势叠加技术创新,企业快速成长,与中国一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企业总经理周裕介绍,目前,超过120万台装有该企业所制造零部件的汽车行驶在路面上。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第一支柱产业。2020年,吉林首次提出“长春国际汽车城”概念,明确构建以长春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都市圈。5年时间里,串点成链、聚链成势,长春领航前行,四平、辽源等地区“配套集群”协同联动,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2024年,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达4611亿元。

  轨道装备产业跑出“高铁速度”;光电信息产业攀高逐新……如今,立足地区特色优势,吉林省多个城市优势互补、组团发展,长春市的先进制造业,联动吉林市的化工、辽源市的冶金和四平市的装备制造等产业,共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

  入夜,长春新民大街灯火璀璨。曾在长春上大学的吉林市游客王锐带着父母漫步其间,“拆围透绿,焕然一新,老街‘新生’,文化味更浓了。”

  跨城游,在吉林省渐成常态。吉林进一步放大各地旅游资源效能,加强跨城旅游推介与产品开发,促进消费在往来间愈加活跃。

  区域协调发展,最终成果由人民共享,宜居宜业是必然要求。

  文旅共振,统筹旅游资源互补式发展。夏日,地处吉林市的松花湖度假区,青山叠翠,花海绚烂,户外活动精彩纷呈。“滑雪场的夏天同样有趣,长春等周边城市客源占比超七成。”松花湖度假区总经理赵兰菊介绍。

  生态共治,促进绿色资源协同发展。伊通河,是长春市和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共有的“母亲河”。近年来,上下游同管共治,水源保护、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多措并举,伊通河成为串联城市的“生态绿廊”,上下游百姓共享一河清水的馈赠。

  服务共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今年上半年,长春市和吉林市携手,创新推出“长吉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79个事项纳入首批通办清单,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多头跑、多次跑”难题。

  白山松水启新程。吉林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硬联通”和“软建设”,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富创新力、更有辐射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正在加速建设,奋力谱写着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郑智文、葛孟超、门杰伟、常钦)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7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上半年创新药和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同比大幅增长

      本报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申少铁)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批准创新药43个、创新医疗器械45个,同比分别增长59%和87%,改革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去年以来,国家药监局...

    时间:07-27
  • 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举行

      7月26日,第一棒火炬手黄张嘉洋在传递火炬。当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四川举行。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7月26日,第一棒火炬手黄张嘉洋在传递火炬。当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

    时间:07-27
  • “我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找民宿”(经济新方位·中国游中国购)

      图为玛雅(右)和同伴在南浔民宿品尝“三道茶”。   王 涵摄(人民视觉)">  图为玛雅(右)和同伴在南浔民宿品尝“三道茶”。  王 涵摄(人民视觉)   不到50分钟,搭乘高铁的德国游客玛雅和她的...

    时间:07-27
  • 植根中华文化 擦亮文化名片(观沧海)

      “甲骨千年 见字如面”——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厅里,当人们的目光与3000多年前的甲骨刻痕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油然而生。“甲骨文令我更深刻明白我是炎黄子孙”“甲骨文了不起,伟大的汉...

    时间:07-27
  • 深耕细作 激活乡村文化(人文茶座)

      在浙江嘉兴经开区塘汇街道,文化特派员蒋莉萍通过交流座谈会、实地走访,开展非遗剪纸、拓印等活动。她是浙江文化特派员中的一员。在浙江,来自高校、媒体、艺术机构的专业人才作为文化特派员,如...

    时间:07-27
  • 书香何以能致远(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安徽亳州蒙城县图书馆,读者正在阅读书籍。  胡卫国摄(人民视觉)">  安徽亳州蒙城县图书馆,读者正在阅读书籍。  胡卫国摄(人民视觉)  浙江金华婺城区白龙桥镇金奥社区,小朋友们在职工书屋...

    时间:07-27
  • 秉持诚意和原则,推动中美经贸相向而行(钟声)

      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即将在瑞典举行。这是继瑞士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英国伦敦经贸会谈确立伦敦框架后,中美双方再次就经贸问题举行面对面磋商。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时间:07-27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全文如下: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时间:07-27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降低育儿成本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

    时间:07-27
  • 积极服务重大战略 助力保障能源安全(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呼伦贝尔,百台纯电动无人矿用卡车在华能伊敏露天矿区“上岗”。动力全部来自光伏绿电,满电状态单台可拉载90吨货物行驶约60公里,智能矿山低碳运输加速推进。  新疆吐鲁番,华能100万千瓦...

    时间:07-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