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盘活存量唤醒“沉睡的资产”,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的应有之义,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之举,也将为中国经济量增质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盘活存量是件好事。
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存量资产。其中,有一部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比如闲置的厂房、楼宇、物流仓库、公交场站、文化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等等。与此同时,不少区域和产业园区开发利用率已经很高,用地越发紧张,企业增资扩产面临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对存量资产进行盘活,有利于破解生产要素供给瓶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有利于为产业升级开拓更大空间、为做优增量打开新的局面。
盘活存量也是件难事。
存量资源涉及面广、种类庞杂、资产类型多。特别是那些低效、闲置资源,往往牵扯到效益不佳的经营主体,涉及复杂的权属关系,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像湖南宁乡为海信长沙智能制造基地协调用地的案例,就牵连到不少“陈年旧账”和复杂的债务关系。处理成功,离不开经开区、自然资源、法院等部门的共同协调,以及当事企业的积极配合。有一个环节不顺利,恐怕就得再费周章。
难度再大,也要直面。通过盘活存量唤醒“沉睡的资产”,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的应有之义,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之举,也将为中国经济量增质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盘活存量,起点是“盘”,需要政府部门理清头绪、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存量资源的种类、规模、形态、权属等,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分类标准、搭建系统平台、摸排资源底数……去年,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盘活存量资产工作专班,如今,一张“存量资产图”跃然眼前,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类存量资产点位,一目了然、实时更新,为后续工作“各个击破”创造了便利。“磨刀不误砍柴工”,为做好盘活工作,各地有关部门要明确全面梳理本地区存量资产情况,汇总筛选出具备盘活条件的项目,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打好有准备之仗。
盘活存量,落脚在“活”,关键是拓宽视野、打开思路,用市场化手段疏通堵点。比如,一些老旧厂房、闲置土地,虽然长期闲置,但仍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可通过升级改造、定位转型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提高回报水平。又如,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将产业园区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金融资产,由此可使园区获得用于提升改造的流动资金。再如,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央行再贷款资金,用于收购和处置存量商品房,也可以盘活闲置房产资源。产权规范交易、并购重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债转股……总的看,盘活存量资产的方法和路径有很多,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选择最为适合的那一个。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盘”清、搞“活”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也是有关地区和部门做好经济工作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本领。期待更多地方通过盘活存量打开发展新空间,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大的效益。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3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