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今天的西藏,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权威发布)

2025-08-06 08:0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蔡华伟

">

  制图:蔡华伟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8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介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君正表示,“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西藏才有了繁荣进步的今天,更会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2024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155倍。“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时间,而第二个千亿仅用了6年的时间。”王君正介绍。

  “2021年以来,西藏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轻工业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全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达到第三个千亿目标。”王君正说。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12.49万公里、1359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183条。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网建成投用,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区、市)……“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王君正说。

  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西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景独一无二、人文资源丰富多彩,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嘎玛泽登说。

  嘎玛泽登介绍,2024年,全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增长23.8%,接待国内外游客6389万人次、增长15.8%,其中入境游客增长188.2%。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21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7%。

  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王君正说。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西藏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问题。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公费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健康体检实现了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5岁。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座座现代化特色小镇矗立在雪域高原。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民生底线进一步兜牢。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和项目。“各族群众的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油灯到电灯、土路到油路、毡房到楼房的沧桑巨变。”嘎玛泽登说。

  “十四五”时期,国家和自治区共安排28类社会事业领域的项目,规划总投资246.5亿元,截至目前已经落实投资236.78亿元。高海拔地区集中供暖供氧、农牧区季节性断水问题得到解决,供电可靠率提升,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等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各族群众正在享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嘎玛泽登说。

  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如何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守护好西藏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依法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持“两高一低”项目和企业零审批、零引进,坚决不许带有污染性质项目上高原,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纵深推进南北山绿化工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0%以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了37.95%,西藏成为全国首个市级全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省份。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2024年,全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404个。绿色工业加速转型,2021至2024年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7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

  深入推动低碳发展。2024年西藏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99%,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最高的地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55%,位居全国前列。

  推进生态惠民。各领域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建立优化完善,2021至2024年,累计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136.8亿元,226.22万农牧民享受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累计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1.47亿元,10.3万群众专兼职从事公益林管护工作;全区年均提供生态岗位44万个。

  当前,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地以守护者的身份,让青藏高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生态财富,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君正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6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自主创新,创造280多项“共和国第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探访“一五”老厂)

      哈电集团生产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冲击式水轮机转轮。">  哈电集团生产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冲击式水轮机转轮。  上世纪50年代,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制造的国内首台2.5万千瓦汽轮机试车画...

    时间:08-06
  • 划定黑土地“可量化边界”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地表基质团队等基于地表基质调查关键数据集成,创新构建了涵盖“本底识别—功能解析—潜力分级”的全链条评价模型,完成了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地资源...

    时间:08-06
  • 7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5%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欧阳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7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5%,物流需求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分项指数中,业务总量指数、新订单指数、库存周转次数指数等处于50%以上...

    时间:08-06
  • 医疗机构门诊命名不得标新立异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申少铁)为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时间:08-06
  • 加强食品销售连锁企业监管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林丽鹂)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食品销售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8月5日至9月4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34条,重点明...

    时间:08-06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10.15亿元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5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近日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10.15亿元,支持北京、河北、内蒙古、广东等地做好洪涝灾后救灾工作,支持山...

    时间:08-06
  • 医疗机构门诊命名不得标新立异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申少铁)为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时间:08-06
  • 加强食品销售连锁企业监管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林丽鹂)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食品销售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8月5日至9月4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34条,重点明确...

    时间:08-06
  • 无论千难万险,一定把“信”送出去(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7月27日20时20分,河北滦平县副县长孙立侠的手机收到了一条从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转发过来的求救信息:“郝家(自然村)2处房屋整体消失,3人失联;二道沟门(自然村)8处房屋整体消失,6人失联,3名伤者需...

    时间:08-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