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成都世运会闭幕式场馆外,红光闪烁,嗡鸣骤响。
民警吴晗紧盯屏幕,发现3公里外疑似有一架“黑飞”无人机。他果断推杆,警用无人机迅速出动,抵达相关区域后发现是虚惊一场。
“过去靠腿走,现在靠数据跑。”吴晗指着无人机巡航画面说。成都世运会期间,他和团队在重点区域上空织就“低空防护网”,12台警用无人机自动识别异常,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20秒。
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胡国民表示,成都公安以世运会安保为契机,将重大活动保障经验转化为常态治理能力,在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交织中,构建起“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双重防线。
科技织就的“天网”守护着城市的上空,地面的脉络中同样涌动着智慧的力量。
“私家车库饱和,请前往网约车专用区!”8月12日清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入口,智能交通诱导屏突然闪烁红光。交警马亮手持工作终端,实时调取基地周边12个停车场的空位数据,并同步推送至诱导屏。他和同事用智慧手段维护超大型活动的交通秩序。
科技赋能的触角覆盖城市核心区,安全与服务的理念则延伸至广袤的乡村。在简阳市云龙镇,村民龚大爷把手机里的照片递到云龙派出所副所长陈彦利眼前:“地里来了辆怪车,草丛里掉了好几个印着奇怪图案的金属罐罐!”陈彦利心头一紧,随后根据线索展开搜查,果然截获7箱未开封的非法气体。“警务站搬进坝坝里,平安种进了群众心田。”陈彦利的警务日志写满了“故事”:微信指导,快速修理爆裂水管;办证窗口开到了晒谷场……曾经疏于管理的区域,如今纠纷化解率高达99%。
无论是城市核心区的精密管控,还是乡村的群防群治,科技始终保障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预警!锦里客流聚集超限!”在武侯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锦里实时热力图刚跳动几分钟,巡逻民警已出现在现场。依托可视化指挥体系的实时音视频回传、定位、对讲等功能,民警快速反应,有利于尽早控制局面、消除隐患。
“安保只有0分和100分,没有99分!”在成都世运村警务站,民警陈益佳核对千余份证件一丝不苟。3年前,她在大运村演练中漏检一个工具包,被师父严厉批评,如今她已能独当一面。由她设计的“分时管控”等方案,成为世运村A、B两区的安保与运行工作指南。
世运会间隙,参赛人员在成都街头体验“深夜撸串的安全感”。经过世警会、大运会、世运会的历练,成都的大型活动安保体系日趋成熟,科技之网与人文之光不断交织。
世运会虽然已经闭幕,成都对保障城市安全的探索不会停歇。那些在一场场赛事中淬炼出的经验与智慧,正悄然融入城市的日常肌理,滋养着每一个人。
成都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彦夫表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成都以平安世运为起点,在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上,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1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