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荒山到绿海 触摸四代林业人种下的万亩绿意

2025-08-26 16:12: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8月26日电 题:从荒山到绿海 触摸四代林业人种下的万亩绿意

  中新网记者 张玮

  处暑过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凉意渐浓,而巍巍群山连绵起伏之处,绿色无边无际蔓延。

  近日,记者走进这绿色滔滔的万亩人工林,听四代林业工人讲述林区人前赴后继让荒山变林海的绿色传奇。

(资料图)图为护林员在跌破-40℃的冬天对森林进行抚育性采伐,以保证树木长得更好。 阿尔山森工公司供图

  1946年,阿尔山森工公司成立,一批批开发建设者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来,开山伐木、修路造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木材。

  阿尔山森工公司第一代林业工人于俊涛今年已经84岁高龄,讲起开发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故事,声音仍铿锵有力,“我们那时候住的房子都是简易的蒙古包,每逢下雨必灌水。”

  然而作为林业开发较早地区,阿尔山曾遭受掠夺性采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54年,阿尔山开始大面积人工造林。

  “林业职工、家属,不论男女不分老少,大家背着树苗,提着水桶,扛着锹镐,开创了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人工造林的先河。”于俊涛介绍。

(资料图)图为大批职工及家属上山植树造林。 阿尔山森工公司供图

  “林二代”刘英杰曾是种树大军中的一员,1970年参加工作的她还记得,“那时每人每天手里拎一桶树苗、一个小镐,揣两个馒头和一个咸菜疙瘩,一早上山,晚上才能回来。”

  “冬天渴了喝雪水,夏天喝溪水;被草爬子咬是常有的事;在齐腰深的雪窝子里前行……”回忆曾经,刘英杰眼含热泪,“但每每站在山上看着焕发勃勃生机的绿色林海,一切都值得。”

  在刘英杰看来,植树本身劳动强度不是太大,但是在最初时,保证成活率成了难题,“所以年年补植补种。”

  一年、两年、三年……阿尔山的沟沟坎坎、荒山荒地渐渐被绿色覆盖,茫茫大兴安岭南麓,“学生林”“母亲林”“希望林”随处可见,如今都已郁闭成林,树木最大胸径已达30厘米以上。

  1992年,阿尔山在内蒙古率先实现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百万亩。2012年,阿尔山林区又率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

图为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百万亩人工林郁郁葱葱。 阿尔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85后”的刘洋是阿尔山森工公司伊敏河经营管护中心的副主任,因为见证了从“砍树”到“看树”的转变,他对家乡的这片森林更加偏爱。

  “上学的时候选择了林业专业,毕业后就回到家乡了。”刘洋说,自己不是没想过出去闯闯,而是再三权衡后觉得家乡更需要他。“父辈们都渐渐老去,林区需要年轻血液的注入。”

  从营林技术员做起的刘洋,曾跟着师傅披星戴月进出林子,被大雨浇、被蚊虫叮;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冲进火场扑火,几天几夜下不了山;也曾在跌破-40℃的冬天巡护森林,棉裤鞋袜被雪水浸透……

  “我们现在的条件要比父辈那时好太多了,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向好。每次从红外相机里看到有珍稀动植物出现,是最开心的事。”刘洋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今年26岁的安政新是“林四代”,大学毕业后回到林区干起了森林调查员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每天都要在林区走十几公里,调查样地内各类资源在类型结构、物种组成、生长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根据抽样的结果分配护林员的工作任务。”

  安政新说,从“砍树人”变成“种树人”“看树人”,林业工人通过人工造林、自然恢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举措,织密织牢生态防护体系,保持着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的持续增长。

  据了解,阿尔山林区现存人工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积106万亩,森林蓄积48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7%。

  四代林业人的接力奋斗,让百万亩人工林见证了内蒙古大兴安岭跨越70年的生态修复史。如今,“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上刻着几个大字,振奋了许许多多的人:边采边造林山清水秀,成林百万亩荫及子孙。

  于俊涛望着远处莽莽苍苍的林海说:“这是我们老一辈给下一辈人留下的这一片绿茵,这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完)

  • 相关阅读
  •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文年被查

      中新网8月26日电 据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邵文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浙江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8-26
  • 上海高校团队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打造“防护铠甲”

      中新网上海8月26电(记者 郑莹莹)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6日在沪揭晓,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朱新远教授团队完成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表面特种防护涂层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该项目在航天防护涂层...

    时间:08-26
  • 长沙展出300余份抗战档案 多数为首次集中向社会公布

      中新网长沙8月26日电(向一鹏)26日,《烽火长沙 丰碑永峙——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长沙开展,展出300余份原始、珍贵、有代表性的档案,其中多数档案为首次集中向社会公布。《日...

    时间:08-26
  • 新渝万高铁万州枢纽项目全部隧道贯通

      中新网重庆8月26日电 (张旭)8月26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建设指挥部发布消息称,当日,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新渝万高铁”)万州枢纽项目高粱乡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新渝万高铁万州枢纽项目全部...

    时间:08-26
  •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星泰一审被判死缓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8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星泰受贿案,对被告人刘星泰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

    时间:08-26
  • 南侨机工主题画展昆明启幕 70幅作品展“侨海报国”

      中新网昆明8月26日电 (黄兴鸿)“侨海报国”——南侨机工主题绘画艺术展2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博物馆揭幕,展出70幅作品,重温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画展在昆明展出一个月后,将赴海南省和马来西亚等地巡展。  本次画展由...

    时间:08-26
  • “双箭并行” 长八甲火箭迎战高密度发射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 题:“双箭并行” 长八甲火箭迎战高密度发射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8月2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简称“长八甲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

    时间:08-26
  • 中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今年有望实现“十连升”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阮煜琳)“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从2015年的64.5%大幅提升到2024年的90.4%,提高了25.9个百分点”,中国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26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时间:08-26
  • (抗战胜利80周年)专访历史学者刘智鹏:让香港抗战记忆“活”起来

      中新社香港8月26日电 题:专访历史学者刘智鹏:让香港抗战记忆“活”起来  中新社记者 戴梦岚  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地方志中心总编辑刘智鹏的案头,摆放着由他和香港地方志中心副总编辑刘蜀永共同主编、今...

    时间:08-26
  • 今年1-7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8万个

      中新网8月26日电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消息,202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7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8万个。分地区看,河北、辽宁、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6个...

    时间:08-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