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卢百可:飞虎情谊如何跨越时代成为美中人民友谊的纽带?

2025-09-21 14:48: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柳州9月21日电 题:飞虎情谊如何跨越时代成为美中人民友谊的纽带?

  ——专访美国飞虎队历史研究专家卢百可

  作者 林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曾援华作战。作为连结西南大后方与华中、华南抗战前线的枢纽,广西柳州市是美国飞虎队在华南地区实施对日军空中打击的重要前沿支点。

  过去20多年里,美国飞虎队历史研究专家、二战老兵之子卢百可(Patrick Lucas)博士穿梭于美中两地,走访飞虎队遗址、采访数百位老兵,记录这段历史,并为9月上旬在柳州市开幕的飞虎队常设展览提供了大量珍贵史料。

卢百可(右一)与广西柳州媒体人黄希翎(右二)在美国一收藏家家里与飞虎队P-40战机合影。 受访者供图

  为何持续走访中美多地追寻飞虎队历史?纪念这段历史,对当前的中美两国交往有何启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卢百可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二战老兵之子,您如何看待美国飞虎队与中国军民携手抗战的历史?

  卢百可:我父亲曾是一名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进行对日军作战,虽然他没有来过中国,但我敬佩那一代人的素质和精神。1985年,我来到中国读书,随后在北京生活了20年,从事美中学术交流的项目。由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我逐渐对二战时期的美中合作也产生了兴趣。

  飞虎队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展现了美中两国为世界和平共同努力的历程,是美中两国共同的历史记忆,能够促进双方友谊,为两国交流提供了一个超越政治的平台。现在两国之间虽然存在一些分歧,但这段历史提醒我们,我们曾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肩作战。

  中新社记者:您曾在中国哪些地方寻找飞虎队遗迹?为何多年来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有哪些收获?

  卢百可:过去20多年来,我走遍中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等地,寻找飞虎队的飞机遗骸和失踪飞行员。有些地方去了不止一次,比如广西柳州,我就来过很多次。

  在柳州寻访飞虎队坠机线索时,我与柳州媒体人黄希翎等人结缘,组成“共享光荣”寻访小组。20多年来,寻访小组走访中国多地寻找坠机地点,前往美国采访过200多位老兵,多方抢救大量珍贵史料。

  寻访小组成立的初衷,出自抢救历史的责任感。2000年左右,我意识到飞虎队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正在老去,许多故事即将永远消失。我有人类学研究基础,擅长田野调查,能用中英双语交流,刚好具备做这件事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太感人了,它们值得被记住,否则珍贵的历史将永远消失。

9月9日,卢百可(右)在广西柳州寻访飞虎队坠机地见证者。 林馨 摄

  例如,这其中有一个发生在贵州的故事。一名美军后勤士兵在运输物资途中昏倒,被中国护士救起悉心照料。几十年后,这位老兵托寻访小组寻找那两位护士,最终我们找到了其中一位。这位老兵说,当时自己陷入昏迷,身上很脏,但中国护士对他非常尊重且悉心照顾,这种善行令他终生难忘。

  中新社记者:抗日战争时期,飞虎队在柳州留下哪些足迹?发生了哪些携手抗战的故事?

  卢百可:柳州当时有一个重要机场,是战时大型飞机使用的基地。据资料记载,1942年至1945年间,飞虎队驻扎柳州。柳州基地是飞虎队在华南地区实施对日军空中打击的重要前沿支点,被陈纳德将军视为“中国东部机场网络的集散中心”。这促使我决定从柳州开始调查。

  在柳州,我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1944年10月16日,飞虎队队员驾驶B-24轰炸机从柳州机场飞往中国南海执行任务。返航途中因引擎突发失压,11名飞行员跳伞降落在柳州鹿寨县木龙村附近,当地村民冒着危险救助飞行员,使他们得以安全返回。

  2002年,我来到木龙村。一位老人回忆说,那些飞行员被救下来后,在屋子里见到彼此,都哭了。当时,美国飞行员也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这种劫后余生的情感爆发,特别真实动人。

  这些故事表明,在战争年代,美国飞虎队帮助中国人民抗日,中国军民不顾自身危险救助美国飞行员,双方在血与火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卢百可(右一)与黄希翎(右二)在美国采访飞虎队老兵。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今年您再次回到柳州,看到多年来抢救的珍贵史料在此展出,有哪些感触?

  卢百可:9月上旬,飞虎队常设展览在柳州机场旧址——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开幕,面向社会各界长期免费开放。展览设置五大主题展区,展出100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通过丰富的实物资料、场景还原和先进的展陈方式,勾勒出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的完整历史。

  寻访小组20多年来收集的很多资料,都用在了此次展览中,包括我手写的笔记、走访后人扫描的老照片。2000年左右,我曾提供几千张照片的高清扫描件给柳州市,建议可以建立一间纪念飞虎队的博物馆。没想到多年后,一切成真。

  当看到这段飞虎队的历史在展览中得到完整呈现,我非常感动,觉得寻访小组这么多年的抢救没有白费。

9月8日,卢百可在广西柳州一所飞虎队友谊学校展板上,看到自己提供的柳州飞虎队旧址照片。 林馨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美人民之间应如何赓续飞虎情谊?

  卢百可:美中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重视的事情不同,有分歧很正常。相互交流时,需要注意两国的文化差异。比如很多美国人不知道美中之间曾有过飞虎队这样的历史合作,甚至不认为中国能铭记这段历史。因此,需要用美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讲述这些故事,同时要让美国人知道,这段历史在中国是受到重视的。

  讲述飞虎队的故事时,不仅要关注大故事,也要抢救和保护那些感人的小故事。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那些具体的个人故事,这也是多年来寻访小组聚焦于个体故事的原因。

  当前,美中两国年轻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承飞虎情谊,如学校交流、展览活动等。我曾带很多美国学生来中国飞虎队遗址参观,给他们现场讲述飞虎队的故事。近年来启动的“飞虎队友谊学校暨青年领袖计划”,至今已在中国设立超百所飞虎队友谊学校,且数量仍在增长。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让更多人认识到这段历史属于两国人民,与政治无关,它展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今天,了解这段共同历史可以成为促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平台。正如一位美国飞虎队队员亲属所言:“战争对所有人都是灾难,所有人都付出了代价。我们今天站在这里,是怀着希望而非责备。”(完)

  受访者简介:

卢百可。林馨 摄

   卢百可(Patrick Lucas),美国飞虎队历史研究专家、二战老兵之子,获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IEE)项目主管,负责赴中国多所大学的美国留学生工作。长期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类学等研究,与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专家共同编著《飞虎队柳州旧影集》。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

    时间:09-25
  • 两岸自媒体人感知重庆:“大陆是创作的宝库”

      中新社重庆9月21日电 (记者 钟旖)“越来越多的台湾自媒体人想来大陆发展,可以行走不同的城市、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已在大陆定居多年的台湾自媒体人邱庆龄说,大陆是创作的宝库,让他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  9...

    时间:09-21
  • 两岸“她力量”架心灵桥梁:用女性智慧为科技注温度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实习生 林可 记者 李柏涛)“两岸携手合作,一定能实现‘1+1>2’的效果!我们也希望借助女性特有的柔和力量,让两岸关系更加融洽,走向共赢。”台湾妇女菁英联盟总会长黄喜惠,在20日举行的第28届京台...

    时间:09-21
  • 台湾退役少校吕礼诗长春观展: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

      中新网长春9月21日电 (高龙安 李彦国)“在上海转机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专程坐飞机来长春观展。”从岛内到长春这一路,台湾退役少校吕礼诗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大陆的日益强大和民众的爱国热情。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

    时间:09-21
  • 庆祝光复节 打脸徐国勇

      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一句“台湾沒有光复节”,令人相当生气!  我们先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里的一条资讯(见下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致酉巧(民国文书有千字文代年、支目代月、韵目代日之法。致酉巧即1946年1...

    时间:09-21
  • 【抗战·忆统战】建川博物馆:见证团结的力量

    建川博物馆入口。  踏入建川博物馆聚落的那一刻,外界的喧嚣顿时被历史的沉静所取代。成都安仁镇的这片土地上,数十座主题场馆如同时光的守望者,静候着每一位前来探询的访客。我特意避开人流如织的主展馆,径直走向抗战系...

    时间:09-21
  • 2025长春航空展 为何吸引我们的目光?

      9月20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进入第二天。据统计,第一天来到现场观展人数超过9万人次。中国航空的新装备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新能耐?中国航空,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歼-20等多机种进行飞行展示...

    时间:09-21
  • 中老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8万列 发送旅客超5900万人次

      中新网普洱9月21日电(记者 刘越)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昆明局”)获悉,截至9月20日,中老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8万列,发送旅客超5900万人次,跨境旅客超58万人次,115个国家的旅客乘坐中老铁路旅...

    时间:09-21
  • 细菌战受害者,为历史“讨个说法”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镇,一座不起眼的石碑在路边静静伫立。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证明曾有一群同胞,来过这世间。“侵华日军空投鼠疫受害同胞纪念”字眼的背后,是一段难以泯灭的惨烈记忆。  1941至1942年,侵华日...

    时间:09-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