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住了2年的二手房竟是“凶宅” 合同能否撤销?

2025-09-23 08:34:00

原标题:住了2年的二手房竟是“凶宅” 法院:卖方故意隐瞒“凶宅”事实构成欺诈,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及贷款合同

本报讯(记者 蔡蕾 通讯员 徐俊杰 徐林)市民购买二手房后发现房屋内曾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能否撤销购房合同及贷款合同?近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法院认定卖方故意隐瞒“凶宅”事实构成欺诈,支持买方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及贷款合同。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2021年10月,市民陈先生与王女士及某房地产营销中心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一份,约定王女士将案涉房屋以5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陈先生,合同中还特别约定“买方已知悉房屋产权及居住情况,卖方及营销中心无隐瞒”。之后陈先生贷款购房并完成过户。

2023年8月,陈先生从案涉房屋所在小区的居民处得知,王女士的母亲于2015年在该房屋内自缢身亡。此后几天,陈先生找到了该小区的老住户李老伯及门卫保安徐先生核实了这一情况。

此事对陈先生及其家人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寝食难安的陈先生多次打电话给王女士,但王女士手机始终关机,陈先生又发送多条短信亦未得到回复。鉴于对方置之不理的态度,陈先生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诉至鄂城区法院。

陈先生认为,案涉房屋属于传统习俗认知的“凶宅”范畴,王女士在与陈先生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谎称其母亲是在医院病亡,故意隐瞒“凶宅”事实,王女士负有告知义务却未履行,构成欺诈,应当撤销其与王女士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以及其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

王女士辩称,因已经考虑了其母亲非正常死亡因素,在陈先生购房时,案涉房屋售价已低于同期同类房屋售价。其母亲在家中自缢是公开的事实,案涉房屋所在的小区业主、周边小区业主以及中介机构等都知道这一情况,该事实无需隐瞒,而且也隐瞒不了。陈先生正是因为该房屋价格较低才自愿购买,且房屋买卖合同的特别约定中载明“买方已知悉房屋居住情况”,因此拒绝退房。

法院认为,该案的争议焦点是案涉房屋是否为“凶宅”,以及王女士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关于“凶宅”的认定。首先,“凶宅”并非一个法律概念,它是传统习俗中追求喜庆吉祥、忌讳死亡和趋利避害的心理倾向的产物。这并非封建迷信的范畴,而是社会传统遗留下来的一种善良无害的风俗。既然“凶宅”是一种社会风俗,那么对于“凶宅”的界定就应当符合普遍的公众心理认知。审判实践中,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给一般公众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公众普遍无法接受的房屋才可被认定为“凶宅”。案涉房屋内非正常死亡事件经公安部门证实,法院审理后认为,该情形符合一般公众对“凶宅”的认知标准。

房屋买卖属于家庭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本案中,陈先生在知悉所购房屋为“凶宅”后,明确表示不愿购买案涉房屋,尽管王女士辩称陈先生在购房时,案涉房屋售价低于市场行情且案涉合同中载明“买方已知悉房屋居住情况”,但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该情况的知晓仅为案涉房屋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等,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包括王女士母亲非正常死亡的具体情况。因此,无论是从陈先生本人意愿出发抑或是从社会公众的购买心理考量,案涉房屋曾发生过的不幸事件均是影响买受人订立房屋买卖合同的重大事项。王女士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理应将与房屋有关的重大信息,真实、及时地提供给陈先生。但王女士在签约时并未向陈先生如实告知其母亲于该房屋内自缢身亡的事实,反而在合同中承诺“无隐瞒”,存在故意隐瞒的行为,构成欺诈。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因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致使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应予支持。本案中,陈先生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中贷款用途系购置案涉房屋,因案涉房屋买卖合同撤销,故陈先生要求解除其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的请求,依法应予支持。

综上,法院判决撤销案涉房屋买卖合同和贷款合同,判令王女士返还陈先生支付的购房款、中介费、税款,并代为偿还余下未偿还的贷款本息。

一审判决作出后,王女士不服,提起上诉。鄂州中院二审审理后认为,王女士对“凶宅”事实进行了隐瞒,导致陈先生陷入错误认识进而购买了案涉房屋,故王女士的行为构成欺诈,一审法院认定案涉合同因欺诈应予撤销,并无不当,故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凶宅”信息不属于肉眼可见的房屋瑕疵,买方难以自行查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房屋内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是影响交易意愿的关键因素,该信息足以影响买受人意思表示,卖方作为亲历者,刻意隐瞒违背诚信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案中,被告王女士在签约时隐瞒“凶宅”事实,已构成欺诈,依法应撤销相关合同。

诚信是道德义务,也是交易的基石。卖方作为信息优势方和亲历者,对此类重要信息负有主动告知义务。本案通过否定欺诈行为的法律效力,明确警示出卖人注意告知义务的法律风险,对规范交易秩序、维护公平诚信具有示范价值。

来源:人民法院报

  • 相关阅读
  • 雪莲绽放新时代 团结奋斗谱新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天山儿女引领新疆发展纪实

    时光飞逝,当年的这些孩子已如同蒲公英的种子,在广阔天地扎下根、开出花。他们有的站上讲台,拿起粉笔传承薪火;有的穿上白大褂,回到村里卫生室守护邻里健康……...

    时间:09-23
  • 超强台风“桦加沙”向华南沿海靠近 东北地区黄淮江淮等地有较强降水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 (温璐、高清扬)据中国气象局消息,昨日,陕西、四川及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预计未来三天,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南海北部及华南沿海有大风,华南及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台湾岛等地有强降雨...

    时间:09-23
  • 山东乐陵推动香辛料数智化交易

      本报电(记者徐佩玉)近日,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香辛料数智化交易平台启动仪式在乐陵市举行,来自全国香辛料原产地、交收仓库、商协会、重点企业的300多名代表现场参会,深入探讨香辛料数智化交易发展现状与前景。  杨安...

    时间:09-23
  • 财经聚焦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有何新看点?

    琳琅满目的新鲜果蔬前人头攒动,缤纷特色的农村文创产品成为直播间的主角,流连忘返的农旅体验项目成为产业新宠……9月,记者在多地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现场,看到一个个庆丰收促消费新场景,感受城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能。各...

    时间:09-23
  • 2025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在湖北咸宁启动

    新华社武汉9月22日电(记者潘志伟、谢希瑶)2025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22日在湖北省咸宁市正式启动。活动以“诚实守信,利企惠民”为主题,旨在弘扬诚信文化,优化消费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活动...

    时间:09-23
  • 户籍迁出再迁回,土地征收补偿要不要给?

    户籍迁回未获本组群众认可 土地征收补偿被“除名”村民李某出生于东村,2001年与王某结婚后将户籍迁至王某娘家西村,婚后生育两子小超、小浩。后李某与儿子小浩于2012年12月将户籍迁回东村,妻子王某与儿子小超于2021年5月...

    时间:09-23
  • 加盟店“跑路”,消费者损失谁担责?

    预付全款购买品牌家具,苦等三年却遭遇门店跑路,消费者维权无门时,品牌总公司能否置身事外?近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因家居加盟商“跑路”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判决,明确品牌特许方对加盟商经营活动负有合...

    时间:09-23
  • 超强台风“桦加沙”向华南沿海靠近,威力或与“山竹”相当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邵萌)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正向华南沿海靠近。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海平在会上介绍,预计“桦加沙”将于9月24日凌晨到下午在广东惠州到海南文昌一带登陆,最可能在广东阳...

    时间:09-23
  • 台风“桦加沙”来袭 莆田边检全力保障口岸安全

    中新网莆田9月22日电 (闫旭 吴志)22日12时许,为规避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风险,利比里亚籍“粉色沙滩”轮办理好出港边检手续后,紧急驶离福建省莆田市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在港区现场监护的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

    时间:09-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