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
“上海的魅力就在于海纳百川,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被问到乐高这一世界级IP为何选择落地上海时,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总经理陈洁说。
上海,究竟拥有怎样的“活力密码”?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的记者深入进行采访。
更开放:
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渣打集团亲历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杨京说。
上海持续吸引外资的态势强劲。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上海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980亿美元,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占中国外资比例从2020年的14%提高到2024年的15.2%。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创新作为在华投资和经营的“关键词”,服务中国及全球市场。
“中国绝不仅仅是销售市场,更是关键的生产与研发基地。”博世全球商业服务亚太区总裁舒马遥介绍,博世目前在中国建立了26个技术中心,重点研发氢燃料电池、智能座舱平台、驾驶辅助系统、底盘和软件等领域,“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成果斐然,去年我们在华研发投入高达119亿元人民币,我们将坚定地投入研发与创新,把中国创新带向全球。”
“十四五”以来,上海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占制造业比重由37.2%上升至75.4%。一批又一批外资企业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旗舰项目落子于此,“十四五”以来,新增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79家、外资研发中心142家,累计认定分别达1050家和623家。
更便利:
精准服务效能再升级
走进临港新片区,“一站式”航运政务服务中心的指示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企业办事人员可以在窗口完成办理国际船籍港登记、海事报备等多项业务,不必多个部门来回跑。
在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一家企业的高管万先生通过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预约,到现场后很快办妥了一年多次、每次30天停留的港澳人才签注。这个直联平台,是上海设立的海外人才专窗,整合了公安出入境、治安、交管、人口四大警种资源,提供19项高频涉外业务“一门办理”。从换领中国驾照、申请永久居留,到办理签证和居留证件,为国际人才跨境流动构筑了“硬支撑”。
上海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靠前服务的温度上,也体现在通关效率的速度上。
“现在我们6秒就能完成一件托运行李通关,300人航班全程海关环节不超过30分钟。”浦东机场海关旅检处处长夏谦介绍。在洋山深水港,企业通过“联动接卸”模式即可办结海关手续,经专用驳船转运至目的港口后直接提离,进出口集装箱每箱能节省200至400元不等,降低了外贸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近年来,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实、成效越来越明显。上海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且不断深化的改革,正在将优化营商环境从一项项具体措施,变为系统化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说。
更安心:
优越的知识产权生态体系
汽车租赁公司出租的“劳斯莱斯”婚车,其实是经过改装、多处贴附标识的山寨车,这一公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案件,最终由上海知识产权局指导普陀区知识产权局查处,并对系列案件中的15家涉案当事人罚没合计70万余元。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能仅依靠各机构单兵作战,还要通过协同配合强化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格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顾惠蓉向记者介绍,上海已推动形成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调解、仲裁“四轮驱动”的大保护工作模式:上海加强执法联动,联合印发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全领域行刑衔接协作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协作意见》;加快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发挥定分止争的“分流阀”作用;优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设立38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中心),将维权援助服务延伸至外资企业集聚的重点园区,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元化、便利化的纠纷解决渠道。
创新的种子,正在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中萌发。“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9.37万件,同比增长12.2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件,同比增长14.6%;商标有效注册量为284.66万件,同比增长5.05%。
(记者 曹雅楠 颜维琦 王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