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国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2025-09-30 06:0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汪哲平

">

  制图:汪哲平

  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更好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去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创历史新高

  “‘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达到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达到5.4万亿元,是‘十三五’的1.6倍。”李国英说。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以来,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水库防洪库容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水文测站13.3万处,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河流为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有效应对了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未来趋势,也是发展方向。”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说,“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

  “十四五”时期,国家水网建设有何新进展?“‘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形成,预计到今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李国英介绍,“十四五”以来,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作用,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了稳定优质水源,水资源总体调配和供水保障能力增强。

  经济增长情况下实现用水总量零增长

  李国英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我国经济总量连跨大台阶、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如何做到?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说:“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改造,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全面节水,用水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了17.7%和23.6%,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38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了251亿立方米。”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工业、城镇领域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基本完成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确定了31个省份地下水管控指标。

  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预计“十四五”末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

  “十四五”以来,水利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李国英介绍:“发展现代化灌区,多产粮。结合国家水网建设,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新建吉林水网骨干工程、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等30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配套新建了191处灌区。实施了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精细实施抗灾保产,强化农业节水增效。”

  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十四五’时期,水利部门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3’是指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1’是指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预计到‘十四五’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96%。”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一半

  李国英介绍,“十四五”时期,河湖生态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断流27年的西辽河、断流26年的永定河等一批河流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海河流域30条断流河流恢复流动,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较“十三五”末分别回升3.29米和7.67米,102眼干涸的泉眼实现复涌。

  于琪洋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部门以强化河湖长制为抓手,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和幸福河湖。”

  严格管控河湖的行洪蓄洪空间,依法划定170万公里的河道、3000多个湖泊的范围。深入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开展了河湖健康评价,加强了河湖水系的连通和生态补水,实施退圩还湖。支持地方实施122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建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因地制宜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十四五”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预计“十四五”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陈敏介绍:“经过多年持续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过一半,主色调由‘黄’转‘绿’。”因地制宜建设淤地坝、旱作梯田,配套坡面植被措施,构建拦截入黄泥沙第一道防线。“十四五”以来,新建淤地坝3879座、旱作梯田400万亩,其中淤地坝新增拦截入黄泥沙能力超12亿吨。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依法划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实施差别化防治措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30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员工拔河猝死,是工伤还是要“自甘风险”?

    工作之余,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本是增进团队情谊的纽带,可当员工在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发生意外,争议也随之而来——这究竟是参与者自甘风险的个人选择,自己承担责任?还是属于履行职务过程中的意外,应被纳入工伤范畴?近日,广西...

    时间:09-30
  • 黑龙江宁安: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

    本报讯 为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近日,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与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系列活动。活动当日,双方以“缅怀革命先烈·永葆法治初心·坚守信仰之光”主题党日红色教育拉开合作序幕。随...

    时间:09-30
  • 河北博野:“三化”体系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本报讯(记者 吴艳霞 通讯员 张丽宁)9月25日,河北省博野县人民法院召开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据介绍,自2021年少年审判法庭成立以来,该院已审结涉未案件232件,发出176份家庭教育令,帮助26人重返正轨。据介绍,该院少...

    时间:09-30
  • “把折断的香蕉树运走,为补种做准备”(信息服务台)

      “赶快把折断的香蕉树运走,为补种做准备!”9月29日清晨,广东阳江阳西县塘口镇竹迳村的香蕉种植基地,基地管理人员林计珍带头干活。  9月24日,台风“桦加沙”在阳江登陆。看到精心培育的香蕉树拦腰折断,即将丰收的香...

    时间:09-30
  • 灾后改种补种应采取超常规技术手段(信息服务台)

      7月以来,大范围集中降雨以及台风“桦加沙”等带来强风雨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9月初,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下达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9.4亿元,支持广东、甘肃等4省份开展汛后农作物改种补种等相...

    时间:09-30
  • “科学改种补种,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秋收进行时)

      图为马艳霞(右)在指导张月珍菠菜生长期的养护。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图为马艳霞(右)在指导张月珍菠菜生长期的养护。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拃把高(约20厘米)咯!”在甘肃临洮县新添镇崖湾村,村民张月珍对着改种补种后破...

    时间:09-30
  • 2025年第三届“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启动

      9月28日,2025年第三届“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启动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在启动仪式上说,在前两届便民生活节的基础上,今年10月1日至31日,商务部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国一刻钟便民生...

    时间:09-29
  • 明家犯罪集团案一审宣判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薄晨棣、高清扬)据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消息,2025年9月29日,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明家犯罪集团案。对明国平、明珍珍、周卫昌、巫鸿明、吴森龙、傅雨彬等11名被告人判处死刑;对...

    时间:09-29
  • 明家犯罪集团案一审宣判

    新华社杭州9月29日电 9月29日,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明家犯罪集团案。对明国平、明珍珍、周卫昌、巫鸿明、吴森龙、傅雨彬等11名被告人判处死刑;对杨正喜、傅成志等5名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对罗建...

    时间:09-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