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锚定兴学强国 胸怀国之大者

2025-09-30 06: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漫步于修葺一新的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百卅风华呈现眼前。

  从早期仿照美国大学模式,到上世纪20年代向欧洲学习,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全面学习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所始建于1895年的高等院校,始终践行“兴学强国”使命,完整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新征程,即将迎来130周年校庆的天津大学,更加坚定地走好自主人才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践行使命担当。

  兴学强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初秋,青海察尔汗盐湖波光粼粼。天津大学教授龚俊波多次踏上这片银色盐田,“我们正在为盐湖资源开发探索绿色智能新方案。”

  天津大学与盐湖的缘分,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上世纪,我国钾肥严重依赖进口。天津大学担负起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从盐湖的光卤石中提取出中国稀缺的钾肥。而今,天津大学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粮食安全、新能源和高端轻金属材料等领域深度合作。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为强国而生,是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的诞生基因。

  从建立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试制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到设计建设钱塘江大桥,北洋大学创建之初,即设置工程、矿冶、机械、律例4个学科,培养国家迫切需要的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创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学子投身各大行业领域,在建设祖国的长征大道上奋勇迈进。

  响应国家号召,学校设班培养石油工业人才。1951届毕业生王炳诚转战七大油田,参加4次石油会战。雕塑群像《冰塔冰人》,以包括他在内的石油工人为原型,在新疆克拉玛依博物馆内熠熠生辉。

  从“六五”到“十二五”,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带领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及支撑计划项目,使我国工业结晶研发跻身世界前沿,让“中国结晶”一次次改写世界结晶产业格局。

  新时代,天津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挺进陆海空更深处。

  下研大地——刚刚落幕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作为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吸引了一些政要前来参观。自2024年11月投入运行以来,其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多项测试,筑牢防灾抗灾屏障。

  上揽星河——天津大学激光精密测量技术助力“祝融号”火星车探秘宇宙,多个学科参与协助“天问”“玉兔”着陆、巡视和科学探测……

  面向深海——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海燕”谱系化水下滑翔机,保持着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海燕”项目起步于2002年,“是‘国家需要’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一直支撑着团队。”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延辉说。

  面向未来,为强国建设培养人才

  走近大科学装置,纵情山海之间,天津大学着力打造生动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

  新时代,天津大学积极研判未来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探索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近日,化工学院大一新生报到后,迅速进入“备考”状态,为参加录取率约为10%的领军班摩拳擦掌。

  化工学院于2018年开辟教学“试验田”,打通3个本科专业,构建多学科、国际化与工程教育融合的培养体系,为每名领军班学生配备杰出科学家导师。领军班学生可提前1至2年完成本科及硕士课程学习,参与企业实践、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海外研学。

  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组长单位,天津大学迭代升级新工科方案,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AI+新材料”“AI+智慧水利”“智能医学”……9月初,天津大学选课系统“上新”,首批16个微专业供本科生选择。聚焦国家需求和未来趋势,天津大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学科深度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回溯上世纪80年代,李曙森、史绍熙、吴咏诗3位掌校人接力思索“大学何为”。“要在中国加速建设一批重点大学。”李曙森等4位高校名誉校长共同起草的建议书,成为“985工程”“211工程”的先导。

  “我们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表示,“我们的学生要成为适应未来、引领未来、开启未来的人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敢为人先,探路科教创新无人区

  在超净工作台前,博士生勇彤升手持移液器,将基因片段等“零部件”有机组合在一起,对生命体进行设计改造,犹如在施展生命“魔法”。

  合成生物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经过十几年培育,天津大学成立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并于今秋迎来首批新生。

  “合成生物是面向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元英进说,“我们要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天津大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探路“无人区”,在科教创新的坐标中校准航向。

  今年初,我国第一批非遗学硕士研究生从天津大学毕业。“要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具有文化责任的非遗保护人才来。”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推动非遗从抢救性保护到科学性传承,创立了我国首个非遗学交叉学科。

  敢为人先的脚步驰而不息。

  不久前,胡文彬、韩晓鹏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研发出革命性的“离域化”电解液,让“一克电池飞一公里”。该技术已率先在我国3款型号的微型全电无人飞行器上实现实装应用。

  “脑机接口是一场未来变革。”天津大学教授明东说。一年前,天津大学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类人大脑器官,并成功将其与机器人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相连。这一融合了医学与工学的创新科技,有望为脑损伤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天津大学深耕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向着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前沿进发。学校设立了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方向本科班,并推动医学、工学、计算机和认知科学交叉培养,打通“科技链”和“人才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津大学将牢牢把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说。

  锚定兴学强国,胸怀国之大者,坚守“实事求是”校训,天津大学奋力书写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答卷。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30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交管12123”APP上线交通安全宣传版块 为群众提供安全出行指南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梁秋坪、郝萍)据公安部消息,2025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为进一步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方便群众获取专业、最新的安全出行提示,“交管12123”APP正式上线“交通安全宣传”版块,面向广大用户提供全面、精...

    时间:09-30
  • 温暖中国 | 忠魂永存 家国永念

    铁流呼啸、导弹列阵,长安街上大阅兵的盛景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沈阳全城,大街小巷点亮户外大屏,以城之名接英雄回家!他们用鲜血捍卫国家尊严,用生命守护家国皆安。今天是烈士纪念日,向烈士致敬,你们的牺牲与付出,我们永远记得! ...

    时间:09-30
  • 员工拔河猝死,是工伤还是要“自甘风险”?

    工作之余,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本是增进团队情谊的纽带,可当员工在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发生意外,争议也随之而来——这究竟是参与者自甘风险的个人选择,自己承担责任?还是属于履行职务过程中的意外,应被纳入工伤范畴?近日,广西...

    时间:09-30
  • 黑龙江宁安: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

    本报讯 为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近日,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与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系列活动。活动当日,双方以“缅怀革命先烈·永葆法治初心·坚守信仰之光”主题党日红色教育拉开合作序幕。随...

    时间:09-30
  • 河北博野:“三化”体系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本报讯(记者 吴艳霞 通讯员 张丽宁)9月25日,河北省博野县人民法院召开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据介绍,自2021年少年审判法庭成立以来,该院已审结涉未案件232件,发出176份家庭教育令,帮助26人重返正轨。据介绍,该院少...

    时间:09-30
  • 公众号文章使用“免费”下载的图片侵权吗?

    本报讯(记者 蔡蕾 通讯员 任骊 陈彬)在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在编辑微信公众号时习惯在网络上下载图片用于宣传,但这些图片可以随意使用吗?近日,湖北省随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时使用未授权图片引发的侵害作...

    时间:09-30
  • 恋爱期间备注“自愿赠与”的“特殊数字”大额转账是一般赠与吗?

    本报讯(记者 刘熠博 通讯员 朱小旭 梁雅婷)恋爱期间发生的包含“520”“1314”等具有特殊含义数字的大额转账,分手后能要回吗?小丽在男友小强要求下,一天内转账近17万元并备注“自愿赠与”,却在转账完成后被小强拉黑。近日,...

    时间:09-30
  • 浙江法院金融案件一审结案时间同比减少

    本报讯(记者 余建华)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浙江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暨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浙江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报告及典型案例。据悉,2024年,浙江法院金融案件一审收案20.04万件,较2023年增...

    时间:09-30
  • 科普如何“快半拍”?

    【记者观察】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合肥的大科学装置等前沿科技科普场所迎来一批又一批外地游客;北京经开区联合新兴科技企业设计的科普研学路线,预约通道开放即“秒光”;各地科技馆爆满,即使节假日加开夜场,预约名...

    时间:09-30
  • 新业态新体验,旅途更多彩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十四五”铿锵印记】 旅游,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十四五”以来,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文旅消费品质持续升级。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

    时间:09-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