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民生

髓缘并蒂花

2014-08-21 09:32:25 来源:

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深入张潇家中了解情况

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深入张潇家中了解情况

  商洛日报 -商洛之窗讯(文/图 周银祥 张晓青)有时候,我们感叹这个世界很大;有时候,我们感觉这个世界很冷。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某一天自己的血液会流淌在某个遥远地方一个陌生人的体内,从此他(她)的血型会与你一致,他(她)垂死挣扎饱受白血病折磨的生命也因你的血液而延续,但你们依然素未谋面、不曾相识。2014年暑假,家在商南的一男一女两名大学生,机缘巧合地和同在河南的一女一男两位33岁白血病患者血液配型成功,通过义务捐献造血干细胞建立起特殊的“血缘”关系。
  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让时间退回到2011年,19岁的女孩张潇刚刚考上长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一年的11月份她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当时学校社团为中华骨髓库募集志愿者,采集血样,再填写一张志愿者信息表,就能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张潇的话语中透着单纯,笑容里难掩青涩。
  同样是2011年,20岁的翁彬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上大二。在一次献血中,翁彬并填写了志愿者信息表,同意把自己的血样送入中华骨髓库。
  那时,他们并不认识同样来自商南的彼此,也没想过这样看似平常的义务捐献行为会在三年后,蝴蝶效应般改变了远在河南的两个白血病青年的命运。
  中华骨髓库全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全国有31家省级分库、30家HLA组织配型实验室、6家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1家HLA质量控制实验室、6家脐血库及百余家移植/采集合作医院,共同为白血病等患者提供服务。
  白血病青年绝处逢生
  白血病,这一因白血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累积,导致人体正常造血受抑制的恶性疾病,自1847年被病理学家发现以来,仅在我国就有几百万的患者,其中50%以上为儿童和青少年。化疗通常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仍在1至2年内死于复发,长期无病生存率仅占15至35%。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能使患者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根治白血病。目前,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逐渐成熟,它已成为治愈白血病、实体瘤、遗传性及重度免疫性疾病的可靠方法。截至2013年底,中华骨髓库总库容已达183万人份,但由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高配成功率极低,目前累计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3927例,其中向国(境)外捐献造血干细胞133例。
  而在河南省,两名同为33岁的青年和全国上百万白血病患者一样忍受着化疗、病痛的折磨,在生死线上艰难求生。骨髓库的配型检索为他们打开一扇希望之窗,与河南省相邻的商南县有两名大学生捐髓志愿者和他们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相似度极高。
  寒门孩子多爱心
  2014年暑假,刚考上研究生的翁彬利用暑期在西安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当辅导老师,翁彬的家远在商南县十里坪镇大竹园村,父母亲都是农民,父亲常年在工地打工,家中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为了尽最大能力减轻家庭负担,在外求学的每个假期他都会做兼职赚取生活费。同样是在2014年的暑假,大三女孩张潇回到家乡商南县,选择在县上实习锻炼。和翁彬相同的是,张潇的父母也是农民,两人常年在浙江打工。幼年时,张潇和哥哥基本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哥哥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外出了,张潇凭着勤奋考上了大学。
  这个暑假,翁彬和张潇接到的陌生来电让他们想起三年前填写志愿表的那刻。电话是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那端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他们的干细胞配型与河南的白血病患者相合,问询是否愿意做抽血高配,高配相合后是否愿意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出身寒门的两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问及原因,两人异口同声地说:“救人第一!”

编辑:崔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