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民生

守护碧水蓝天 实现绿色发展

2015-12-28 09:07:2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王 涛

  “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着力实施“治污碧水、降霾护蓝、农村清洁、生态修复”四大工程,如今,蓝天碧水已经成为商洛人的骄傲,“秦岭最美是商洛”更加深入人心。

  清晨的阳光,洒向秦岭,照到州城,好似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尽管已经入冬,但是丹江河畔成群的鸟儿嬉戏,一些珍稀鸟类选择在此栖息过冬。

  连日来,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弥漫在雾霾中的时候,优美的生态成为商洛人的骄傲。“看着新闻里大城市的雾霾,人们出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戴口罩,我不禁为自己是商洛人而感到自豪!”今年60多岁的市民费寿高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看新闻,当看到很多地方的人们因雾霾而困扰的时候,他由衷地能为生活在商洛而高兴。

  为了守护住青山绿水,“十二五”期间,我市突出工程减排、促进结构减排、扩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机动车淘汰力度,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空气优良天数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空气的好坏,最能反映环境的好坏。时值冬季,走在商洛的大街小巷,已经很难再见到冒着黑烟的高耸烟囱。截至10月底,中心城区完成燃煤锅炉改造200多台,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1826辆。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发放环保绿标27294张,完成33户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任务,占应治理的100%。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十二五”期间,我市在陕南三市率先开展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共投资20余亿元,启动实施208个治污项目,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在全市6县1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天。建成6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00吨。

  与此同时,我市以环保执法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抓手,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围歼战。制定出台了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管理、流域河长制管理、重点污染源企业挂牌管理、企业“黑名单”等一系列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的新举措。近3年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887人(次),检查企业5624家(次),取缔关闭企业33家,立案查处企业166家,罚款606.7万元,移送公安部门2家,实施查封措施7家,有效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让田野焕发生机,让村庄旧貌换新颜。初冬时节,记者来到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这里正在完善村污水处理池的管道建设,污水处理主管道从一家一户的厨房下面通过。“以前只知城里有污水处理,如今我们村里也有了。”一位村民骄傲地对记者说道。与此同时,该村在环境综合整治中,聘请专业人员设计规划,划分出商业区、生活休闲区,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了一个档次。家家户户门前绿竹成林、小桥流水,农家乐的生意更加红火。“如果说美丽乡村建设从外改变了村庄的面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则由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段来林如是说。

  太子坪村只是我市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已获得命名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23个、市级生态村137个。“十二五”末,商洛市民欣喜地看到,商洛正在加快向“奇山秀水”转变,正在向“花园式”的宜居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