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秦岭特色小镇。按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重点抓好7个以上特色小镇建设。持续推进沙河子、竹林关2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漫川关、凤凰、云盖寺、棣花等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巡检、营盘、高坝、杨峪河等17个市级重点镇建设。推进产景、文旅和多业融合,打造商洛乡村旅游升级版,让山里人过上比城里人更美好的生活。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5亿元,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升、农村公路建养、农村水电讯等45个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丹宁高速前期准备工作,创新推动商州、镇安、柞水普通公路“建养一体化”试点。加快“气化商洛”商州至洛南、商南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力争商州至山阳段开工,做好西安至镇柞段前期工作。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抓好云镇水库、磨沟水库、清油河水库等重点水利水源项目建设,推动城镇供水管网、通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六)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保护好商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水青山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启动实施丹江、洛河、金钱河、干佑河等流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源地保护,抓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前期、商丹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和6县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心城市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88%,县城分别达到91%、83%。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淘汰黄标车,建立市环境监控应急指挥平台,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广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全面完成节能减碳减排任务。
提高生态建养水平。围绕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抓好4大类32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确保10大类74项评价指标全部达标。抓好“两岸三线四区”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完成植树造林25万亩。实施丹江干流防洪工程,启动丹江百里生态长廊建设,治理水土流失700平方公里。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做好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全力配合中省环保督察巡查,扎实开展全市环保督查巡查,狠抓环境突出问题的查处整改,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建立环境信访案件常态化办理机制,做到“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
(七)坚持依托生态、发展全域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强市富民的金山银山
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编制《商洛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实施意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带动各县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景区景点建设提升。压实责任,强化考核,力争商南、柞水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命名,山阳通过省级初验,镇安纳入创建序列。
抓好现有景区提档升级。启动漫川关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做好柞宁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推进牛背梁、天竺山5A级和金台山、九天山等4A级景区创建,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加快蟒岭绿道、柞水终南山寨、洛南仓颉文化艺术园、商于古道二期、商南金丝峡旅游产业园、塔云山景区三期开发等项目建设,各县区年内新增3A级景区各1家,全市新增4A级景区2家。加快市县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
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旅游+城镇化、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旅游商品、特色餐饮研发推广和民俗风情、文化演艺挖掘展示,培育高端民宿,发展养生养老和康体度假。瞄准西安及周边地区一级客源市场,精心策划举办2017秦岭生态旅游节、千万人游商洛、秦岭与黄河对话及游最美奇峡、揽牛背花海、享漫川生活、赏千亩荷塘等十大品牌旅游活动,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大家的眼球和注意力吸引到商洛来,实现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年接待游客达到4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