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域外媒体聚焦商洛 |
——丹凤县实施移民搬迁调查 |
“五位一体”:移民搬迁的“丹凤模式” |
http://www.slrbs.com 2015-06-29 11:25:16 陕西日报 |
|
而今,县城的鹿池、金山及商镇、竹林关等移民示范点,一栋栋富有秦风楚韵风格的漂亮楼群,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为城镇化的“新地标”。
全县四年来共建成集中安置点51个,安置9000多户3.9万人。在移民集中安置点形成了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服务机构健全、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城镇集群。已建成了25个新型社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2.6%。
行走在丹凤县的移民搬迁点,常常会使人产生一种幻觉,弄不清是城是乡,不知身在何处?这个史上最大移民,彻底改变了大山里与困难贫穷为伴几千年的农民的命运。
县委书记郑晓燕归纳了移民搬迁带来的“三个变化”:一是生存环境彻底改善——农村变城镇,二是从业方式开始转变——一产变多(二、三)产,三是生活方式改变——农民变市民。
丹凤县精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一揽子”快速融入计划,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蝶变。在集中安置示范点,实行水电路讯一次配套到位,绿化美化靓化同步推进,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等一同规范化到位,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
县上凸显“带业安置”这一核心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移民户“量身定做”培植商务、劳务、服务类等“无土产业”。针对部分“农民情结”较浓的搬迁户,县上把发展方向放在现代农业上,依托华茂牧业、山凹凹生态农业、王塬千头猪场等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开发绿色食品,打造“丹凤牌”核桃、山茱萸、肉鸡、肉猪熟肉制品加工等产品品牌。通过“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设施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移民搬迁没有完成时,农民增收才是永恒的进行时。全县把握“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宜农则农”的原则,突出产业园区、消费市场、旅游三产、大场大户等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产业园区”之路。具体为近抓职业教育,远抓基础教育;近抓劳务输出产业,远抓回乡创业;一手抓主导产业壮大,一手抓第三产培育;一手抓移民就业难问题,一手抓工业园区用工难问题。这一切促进人口和产业递次聚集,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步伐。如今的丹凤,沿丹江河谷和沪陕高速一线,串珠状连接的卫星城镇带基本形成,成为 |
|
|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