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辖8镇1办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6.5万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以来,地方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十分有限,农村发展几乎全部依赖中省市项目投入,这种“撒胡椒面”、“下毛毛雨”的投入方式,很难达到综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理想效果。实践让县上的决策者们认识到,只有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到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才能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006年以来,柞水县委、县政府主动领会农村改革的新政策、新要求,按照积极探索、持续推进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四个四”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新路子。

坚持“四个结合” 明晰整合思路
柞水县资源相对富集,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县级财力匮乏,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村贫困面较广,如何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使用分散、交叉重复、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柞水县通过大胆实践,对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探索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规划为基、项目承载,集中投放、集群开发”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结合”:一是坚持以县为主与争取上级支持相结合。对上级财政和涉农部门下达的项目计划与资金指标,在不改变资金渠道和用途的情况下,围绕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对项目资金进行适当归并整合。8年来,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0.8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财政涉农资金6.9亿元。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按照减少交叉、强化协调、适应市场、增强服务的原则,把投向相近、目标一致、不同渠道的涉农资金进行统筹归并,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资金,打造多层次的整合平台。除救灾救济和农民直补资金外,其余所有涉农项目资金都纳入了整合大盘子。对所有进入整合范围的项目,均实行了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和项目建设监理制,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引导的作用。三是坚持财政牵头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在财政部门设立涉农项目总库和涉农资金整合专户,把上级下达的涉农资金全部划入涉农资金专户,实行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在此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在确保涉农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放的同时,保持项目管理主体、资金性质用途、检查验收标准不变,较好地发挥了财政部门牵总与部门联动的双重效应。四是坚持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组建了高规格的协调机构,实行行政一把手负总责,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重视挖掘社会资本的潜力,积极鼓励和引导信贷涉农资金、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涉农资金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