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大平台” 创新整合模式
以放大财政涉农资金综合效益为目标,积极探索内容丰富、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着力打造“四大平台”。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整合平台。整合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启动了营盘朱家湾和干佑马房子、下梁明星、小岭岭丰等16个新农村示范小区建设,实施了3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项目,新建27个移民小区,移民810户2423人;围绕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打造涉农产业项目资金整合平台。以汇生源和新田地等企业为依托,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培育生产、加工、销售等完整产业链。2006年以来,累计整合财政涉农和社会资金3亿多元,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9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5条,建成了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和千户百万只土鸡生产基地,培育各类绿色农产品专业村35个,大户1050家,全县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的农户达1.2万户;围绕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打造区域板块项目资金整合平台。整合财政涉农和社会资金3.5亿元,着力扶持发展与生态旅游相配套的农家乐、传统手工艺等农民增收项目。目前,干佑河沿线已建成6个农家乐集群点,从事旅游服务业农户已达1500户,不仅完善了全县旅游配套要素,而且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去年从事旅游服务业农户户均收入3万多元;围绕培育新型农民,打造农民培训项目资金整合平台。整合“阳光计划”和“雨露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资金1400余万元,依托县职业中专等培训资源,着力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目前,县上已建立了统一的劳动力培训基地,9个镇办也建立了劳动力培训中心。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210期,参加农民达5万人次,促使了农民素质和致富技能不断提高。

实施“四轮驱动” 强化整合保障
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中,柞水县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工作合力,通过协调联动、包联推动、政策拉动、制度促动,为整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县上成立了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从财政、发改、审计、农业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资金整合办公室,负责全县财政涉农资金项目规划编审、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和部门包抓制度,把整合项目进展情况与包抓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和干部任用挂钩,通过奖优罚劣,形成了整合工作的良好氛围。坚持“多予少取”原则,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等措施,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拉动涉农资金投入不断增长。健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制度,做到科学评审项目、择优扶持项目、精心实施项目。健全资金报账制度,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推行公告公示制、专家评审制,完善贯穿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资金分配、绩效评价、审计监督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责任,确保涉农资金高效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