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应保尽保”不易,那“应退尽退”就更难了。随着社会救助规范化创建的进行,这一局面在山阳县也逐渐转变。今年4月以来,城关镇在土桥村、下河村和伍竹园社区开展的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3个村(社区)低保总户数减少133户229人,调整后低保户分别占总人口的6%、3.7%和4.3%。
中村镇洛峪街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玉对此颇有感受,他说:“虽然现在的救助工作更细致了,要求也更严了,工作量也有所增加了,但是现在更规范,更合理,更公平,大家伙心里也亮堂了,满意度提高了,也没人上访了。即便是退出低保,也要按程序,上评议会,大家没话说。”
李书记一口气还列举了几个已经退出低保的名字,例如黄河群、张世英等,这些都是经过“急救难”救助后,渡过难关,走出困境,把低保让给了其他更需要救助的人。
“应保尽保”一个都不能少,“应退尽退”同样体现公平。山阳县社会救助规范化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山阳县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快马加鞭由原来示范点向全县各村(社区)推进。同时,为了让更多百姓富裕起来,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去年以来,县民政局就在洛峪街村投资黄姜基地500亩,通过包户扶贫解决了30户81人的脱贫问题,还为村上完成了道路硬化、亮化,饮水等问题。
民心是镜,民心是秤。扎实的工作获得了社会认可。近年来,县民政局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市民政工作优秀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全县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殊荣;民政局总支连续两年被市委授予“标杆支部”,连续五年被县委授予“标杆支部”、连续10年在全县万人行风政风评议中名列前茅。(何俊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