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程质量把控曲
工程质量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命脉和基石,近年来,山阳县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竣工验收备案制等项目管理制度。逐项目优化施工方案,规范施工流程,对主要工序、主要环节实行旁站式监理。严把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材料选用等重要环节,从源头上确保了工程质量。大胆探索物业管理服务方式,按照“市场化、全覆盖、公司化、大物业”的总要求,对规模较大的小区实行市场化管理,对基层公租房已建立了小区协管员制度,初步形成了既符合市场规律又便于宏观调控的创新机制。
五、强化监管创新曲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保障性住房管理,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山阳县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办法》、《山阳县限价商品房管理办法》、《山阳县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山阳县两房并轨管理实施细则》及《山阳县租赁型保障房共有产权实施方案》等规定。按照“统筹房源、梯度保障、租补分离、市场定价”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两房并轨进程。截至发稿前,福临佳苑、城东佳苑、安居佳苑等小区的保障对象,全部实行了并轨管理。同时,严格程序管理,全面执行“村(居)、镇(部门)、主管局”三级审核和“镇(部门)、主管局”二级公示制度。已初步建立起了保障性住房县、镇、村(居)三级互通互融信息平台,对保障性房源、保障对象、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轮候对象等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实现了文书档案、信息平台、实物配租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后期物业管理,配套物业服务设施,加大执法监察,定期检查入住状况,建立起了柔性退出机制,有力提升了保障性资产的使用率。

信心满怀绘新篇
细雨密布,润物无声,雨后的丰阳古塔庄重浑厚,大街小巷清新怡人,一座座保障房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个个搬进新居的男女老少和乐融融,向人展示着一幅美丽的画面。采访中,山县房管局局长陈迪祥告诉记者,未来他们将以“住有所居、应保尽保”的总思路,紧紧围绕规划建设和分配入住管理这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管理机制,促使保障房建设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统筹房源、梯度保障、租补分离、市场定价”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两房并轨”管理。严格执行“三级审核、二级公示”制度,对于应保对象,优先享受实物配租,未配租到位的作为轮候对象,享受租赁货币补贴,待后续房源建成后依次分配,接替有序,公开透明。强化执法监察,加大对转租、借住、长期闲置和提供虚假证件取得实物配租对象的查处力度。着力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在2015年底前,新增建成保障性住房1700套,确保纳入“十二五”期间的轮候对象,做到应保尽保,率先实现23%保障面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经营房产理念,在“一区多房、以房补房、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保障性资产变资本融资新模式,逐步减轻县级财政压力,力争全年融资1亿元以上,为保障房建设提供应有的资金保障。在“两房并轨”运行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租售并举、按股定权等方式,实行共有产权管理。鼓励有一定住房消费能力、符合保障条件的保障对象购买租赁型保障房部分或全部产权,有效拓展保障方式,不断满足低收入家庭实现居有其屋和置业愿望。以“和谐小区、幸福家园”创建为活动载体,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制订出台《山阳县物业管理办法》,强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小区服务功能。对保障性住房的物业服务实行分类管理,住户规模较大的小区实行市场化管理,对住户规模较小的小区实行内部兼管,对基层公租房建立派驻协管员管理制度,努力形成形式多样,服务灵活,住户满意,监管有力的新机制。切实把这项宏大的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上,让更多的人实现宜居宜业的美好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