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域外媒体聚焦商洛
——洛南县倾力发展核桃产业纪实
核桃是如何变成金蛋的
http://www.slrbs.com  2015-08-06 08:19:07  陕西日报

  盛夏的洛南,骄阳似火,而与这火热天气相映衬的,是洛南红红火火的核桃产业。7月30日,记者在洛南县石坡镇罗窑村四组村民樊喜平家门前看到,300多棵核桃树遍布他家房前屋后、路边地畔,樊喜平说,去年,核桃给他家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

  走在乡间小道,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被绿色的核桃树覆盖,用村民自己的话说,“核桃真成了咱洛南人的金蛋蛋”。

  一对兄弟的创新奋斗

  “我们这里山深路远,交通不便,想要在这里脱贫致富,真是太难了。”提起14年的创业经历,洛南县石门镇安沟村村民王玉峰万分感叹。但就是靠着种植核桃,王玉峰由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每到核桃成熟季节,王玉峰家便被各地来的客商所包围,他的“金智核桃”已闯出了名气,形成了品牌。

  王玉峰的60亩核桃园,每亩收入7000多元,比其他村民高出一倍多。这是为什么呢?王玉峰说:“一是所有树都是更新的良种核桃树;二是从松土、施肥、除草到治虫害、治树病、防霜冻,全天候精心管护;三是收果只收自然脱落的成熟果子,比起青皮核桃,自然成熟的果子更饱满,口味更好,营养也更高。”

  2014年,王玉峰看到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便把自己的“金智核桃”推上了网络,“就是要把咱的品牌打到全国各地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咱洛南核桃的好。”

  王玉峰的弟弟王瑞峰2001年承包了40亩核桃园,每年单是施肥就需四五千元。为了减少投入,他灵机一动,决定增加养鸡项目,利用鸡粪作为核桃树的肥料。他和妻子苗霞建起了标准化鸡舍,养鸡5000多只,将鸡粪晾干,发酵后用于果园施肥,实现了核桃的绿色无公害生产,达到种植养殖双赢,年收入10多万元。

  兄弟俩由此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明星。

  一个山区镇的改变

  黄荣军是石门镇留题村的核桃种植大户,他的35亩核桃园已建成16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亩产干果160公斤,核桃年收入10.8万元。

  石门镇是洛南县的核桃大镇,现有核桃面积4.5万亩,全镇20个行政村家家户户种核桃,核桃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大户有150多户。留题村村主任周海石告诉记者,他们村1754人,2000多亩耕地全部种上了核桃,盛果期核桃1800多亩。而桥河村去年的核桃产量达22.5万公斤,产值近600万元,年收入2万以上的核桃户有80多户,仅核桃一项人均收入3600元左右。

  石门镇只是洛南县发展核桃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16个镇(办)都集中规划了一批万亩、千亩基地和核桃沟、核桃渠、核桃路。截至去年底,全县核桃产量达到1.62万吨,产值3.24亿元,核桃种植面积63.9万亩,建成万亩核桃基地17个,千亩基地40个,500亩示范点95个,核桃基地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一个产业链的形成

  说起核桃树的科学管理,尖角村70岁的村民张正龙给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他1998年承包了12亩荒坡,买回100株良种核桃苗栽植。由于不懂技术,核桃苗死了一半,后来他向核桃研究所技术员学习栽植和嫁接技术,很快成了技术能手。现在,他的核桃园已扩大到14亩,还经常被十里八乡的村民请去作技术指导。

  “全县像张正龙这样经过县、镇政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农民技术员已有1万多人。”洛南县核桃研究所所长郭安柱说。

  为了加强核桃产业技术指导,1996年,洛南县从山西省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市核桃所引进了近十种核桃良种苗,选用适于本地栽植的中林5号、香玲和辽核1、4号等七个品种,在核桃种苗选择上把好了关。同时,为预防病虫害和提高果质,洛南县政府组织群众对挂果较晚的核桃树开展松土、施肥、树体涂白、剪除干枝、病虫防治和高接换优,对良种园进行扩盘、修剪、涂白、施专用肥、病虫防治等。“培土肥、重修剪、控病虫、产优果。”郭安柱用12个字对科管工作进行了总结。

收藏文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