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域外媒体聚焦商洛
商洛市推行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模式保障民生综述
精准救助:守牢弱势群体的民生底线
http://www.slrbs.com  2015-11-24 10:13:12  陕西日报

   处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商洛市,在实施精准扶贫奋力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探索精准社会救助模式,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方式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这项基础性制度落到实处,形成了“精准扶贫+精准救助”双轮驱动脱贫奔小康,建设幸福商洛的态势。

  创建活动引领:打造社会救助的“商洛模式”

  商洛市采取抓点示范、积累经验、全面推广等步骤,以社会救助规范化镇(办)、村(社区)创建工作破题,形成了“严格标准、精准救助、规范管理”的“商洛模式”。

  年初,该市民政部门首批在9个示范镇(办)36个示范村(居),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各县区在每个镇(办)确定1—2个示范村抓点示范,市、县两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力攻坚。市民政部门制定了示范镇(办)、示范村(居)的创建标准和量化考核办法,确保精准化社会救助模式落地生根。截至10月底,已将全市8.6万余户16.8万人纳入城乡低保,落实了1.66万农村五保户供养,实施医疗救助7万余人次,临时救助近万人次,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

  商洛市副市长柳宪军将精准救助模式归纳为“四规范、四到位、四精准”。即:执行政策规范,工作机制规范,责任主体规范,操作程序规范;救助政策执行到位,信息核对平台到位,动态管理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运用政策精准、救助对象精准、救助标准精准、分类施保精准。商洛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实质就是让“规范+精准+法纪”三驾马车同时发力,发挥好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守牢民生保障的底线。

  确保公开公正:“三项制度”让权力回归到制度的笼子里

  商洛市积极实行三级负责人签字背书制度、三榜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三项制度”,让审核权、审批权和资金发放权实现“三权分离”,按照程序回归到制度的笼子。

  去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商洛市委将城乡低保等六项民生政策落实情况作为整改措施之一,由市长挂帅,七位市委常委带队深入七县区督战,进行专项整治。县区党政“一把手”对辖区负总责,镇(办)党委政府按照“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逐级抓落实。形成了县区、镇(办)、村(居)三级负责人,对辖区社会救助落实情况签字背书的制度框架,为推行精准救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将社会救助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市民政局每季度将全市救助情况通过媒体进行公示,镇(办)政府和县区民政局则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审核公示、审批公示、长期公示的“三榜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好的制度还需要法纪保障才能严格执行。该市实行问责制,对在落实精准救助中的“撞线者”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全市清理“人情保”、“错保”2402人,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案件57件219人。

  推动机制创新:“五大机制”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商洛市把推行精准救助的着力点放在不断推动机制创新上,以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已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工作统筹协调、协同办理、主动发现、信息核对机制和监督检查等“五大机制”。

  群众的急难事项,就是救助工作的目标任务。该市住建、教育、人社、卫计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商洛市“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以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困难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功能,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应。

收藏文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