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篇民情日记,将干部和群众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固化成一项制度,与民事代办、挂牌上岗、去向公示、当日接访共同形成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干部管理的镇办“五项制度”。
如今,商洛市1万多名镇办干部人手一册《民情日记》,收集民情9.5万条,已解决落实8.7万个;建成的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对全市统一梳理、群众需要办理的5大类82项事项全程代办,累计代办各类事项10万多件。各镇办为每名干部制作了标明照片、姓名、职务或岗位等信息的胸牌,要求干部在岗工作及公务外出时必须佩戴,便于监督;在机关醒目位置设立干部岗位去向公示牌,标明当日去向,方便群众办事;建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每天确定一名科级领导坐班接访,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落实村级“五项举措”
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
商洛市通过全面落实选优配强“两委”班子、选派“第一书记”、提高村干部报酬、保障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经费、拓宽村干部出路等村级“五项举措”,在全市基层形成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心成事的良好局面。
全市村级“两委”换届后,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占20.2%,高中及以上学历1806名,占77.3%,选派村级“第一书记”1280名,村级班子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市委在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使每个村、社区的党建工作经费都平均达到了2万元以上,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激发干部创业干事活力,市委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决定将村“两委”主要干部年度报酬待遇标准提高到2.4至2.7万元左右,两委会“一肩挑”的提高到3万元至3.6万元,并统一印制了村级干部《工资本》,实现按月发放,让所有村级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一样,享受到月月领工资的薪酬待遇。
现年46岁的张宏发2008年至2014年一直担任洛南县寺耳镇马河村村支书。由于在村级岗位工作成效突出,去年被组织推荐参加了全省公务员定向招录考试,从一名村干部成为国家公务员。目前,全市已有25名村干部被公开招录为公务员,118名大学生村官被招录为镇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名村支书和14名大学生村官被选拔到镇办领导班子任职。
夯实“五个主体责任”
坚守党建工作主阵地
商洛市委坚持严字当头、管处用力,教育引导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抓党建、抓党风廉政建设、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班子带队伍、抓作风建设的“五个主体责任”。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启动之初,市委就把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划分为两大责任区,由市委书记负责县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负责市直部门单位,同时又将两大责任区划分为34个指导责任区,由7名市委常委分别指导7个县区,27名市级领导每人指导3至5个市直部门单位,夯实包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有效传导压力,确保专题教育不虚、不空、不走样。
每月专题研究一次党建工作,每季度听取一次县区和市直部门党建工作汇报,与县区委和市直部门党委党组签订一份党建目标责任书,开展一次党建工作专项督查,组织一次党建研判、举行县区、镇办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这是商洛市委夯实抓党建主体责任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这‘六个一’为我们督促落实好抓党建的主体责任提供了易操作的抓手、好量化的指标。”12月8日,正在商洛市民政局检查党建工作的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王军民如是说。
夯实党委党组“五个主体责任”,解决部分党委党组书记党建工作责任不实、主业意识不强等问题,探索形成了市委常委包抓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制度,干部选拔任用“两个基层”、“七大机制”和“三推三考”等一批工作成果,教育引导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委党组书记,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最大工程、最大政治的思想,时刻把党建主业责任牢记在心,用心用情用智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