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将从高端车普及
《21世纪》:随着《规划》的颁布,中国车市会不会迎来混动的爆发期?
李安定:我认为已经到了混合动力进入市场的时候,现在政策窗口已经开放,这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机会。
日本车企在混合动力推广上锲
而不舍地做了10年,现在混动车型在日本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日本市场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市场的明天,我认为混合动力在中国会比大家看到的、想到的情形好得多。
郑兆树:现在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首先从政策层面来说,《规划》明确提出混合动力是新能源发展方向之一,从政策层面肯定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地位。
其次,业界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已经形成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混合动力是新能源发展道路上的必经阶段,也是当前最务实的技术选择。
第三,在高素质消费群体中,“低碳消费”“低碳生活”已蔚然成风,如果国家政策能给予混动更多优惠,相信这种消费趋势将更快速而广泛地发展起来。
《21世纪》:如果将来混动车型真能在中国市场热销,您认为最先被市场接受的车型价位将是多少?
李安定:一定是从高端车开始普及。比如像雷克萨斯的某款车,传统动力车售价70万元,混合动力车售价75万元,两者的价格差距很小,但后者与前者相比既省油又有动力,这样消费者就很愿意买账。
徐长明: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在国家没有补贴政策的情况下,消费者肯定是更愿意接受高端车的混动车型。如果从节能角度考虑,那卖得好的应该是A级车,因为它更能达到国家期望的节油效果。现在主要是安全、节能等关键技术上能不能让老百姓相信。
混动永不会过时?
《21世纪》:面对新的市场机遇,中国本土车企在混合动力汽车上还有没有追赶的机会?
徐长明:从目前来看,本土车企发展混合动力的难度还是非常之大。事实上,正是因为在混合动力技术上,本土车企处于严重落后状态,所以国家才一度选择支持发展纯电动汽车。
李安定:我曾参加过一个会议,当时很多厂家质问为什么混合动力车型没有补贴?政府部门给出的答案是,不是不给混合动力补贴,而是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车企能够做出混合动力。以此来看,政策是随时可以出台的,关键是看中国人能不能造出混合动力。
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不一样。后者技术很难,但入门门槛很低,而前者的进入门槛是很高的。而且有些车企在混动技术上还申请了专利,比如丰田针对如何把电动机和发动机动力合在一起就申请了一个专利,据说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为这个专利头疼,短期内不太可能用其他方法来解决。
林雷:如果将混合动力技术视作一个标准配置来处理的话,可以交由社会化公司提供,而不是处于被垄断的状态,这样一来中国企业就有了发展的机会,可以进行批量购买并组装在车内,本土企业也就解决了混合动力的技术难题。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做研发,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
《21世纪》:混合动力发展的下一阶段是不是纯电动汽车?
周洁崎:新能源汽车到底哪一种是最好的,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新能源汽车将适合不同的路况,同时它们的成本也不相同,所以不同的主机厂,通常会同时发展几种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所以我们认为,在理想的状态下,到2020年混合动力汽车所占市场份额大概在20%至27%左右,但在中国市场这个比例可能会略低一些,大概在15%左右,另外有5%至6%的市场份额可能被电动汽车占据。
李安定:之前,全世界对新能源车的发展共识是,混合动力之后就是纯电动汽车。但是经过这一次的电动车发展高潮之后,大家开始明白电动车其实只是一个短线,它不可能全面取代传统汽车,它的单位储能与汽油车无法比较。在我看来,混合动力不仅是一个新能源,也是一种哲学。所有能源,从油到氢动力都可以利用混合动力,把浪费的能源混合利用。混合动力是一个载体,一个桥梁,永远不会过时。(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