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电动车用车成本不低
有人说,电动车可以通过低廉的用车成本来吸引消费者,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导。两毛钱跑一公里,这确实不假,但是用车成本是由购车支出、维修保养支出和能源支出三个因素构成。目前,电动车的价格依然高高在上;维修保养起来也比普通汽车麻烦,电池组过了一段时期就必须进行回收更换,这项支出几乎等同于车价的五分之一……以上两个因素,足以抵消电动车在能源支出上所占据的优势。
E、没有电动车的人为有电动车的人买单
这里不妨先说个故事:从唐代开始,就开始渐渐不准民间私酿酒。有官员上书表示,禁止民间酿酒一来可以增加国家税收;二来可以稳定粮食市场。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相当有限,如果放任民间酿酒就会大量消耗粮食,在歉收之年就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那些不喝酒的人,就要为喝酒的人买单了。
言归正传。现在中国的发电量缺口还很大,很多城市都有限电举措,换句话说,中国的发电能力已经到了上限,却只能最小限度满足国内正常用电需求。在“粮食”刚刚够吃的前提下,电动车跳出来横插一杠子,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或许有人会提出“错峰用电”的举措,但不是每一位电动车车主一定会选择在晚上充电。如果国内电动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肯定会导致国内电力资源的紧缩,电价势必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如此一来,没有电动车的人就会为有电动车的人买单。此外,电价上涨还会引发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上升问题,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连锁效应——电价上涨三毛对于国家经济造成的冲击,要远远比汽油涨价三毛严重得多。
F、电动车的安全性有问题
之前深圳一辆电动出租车在遭遇事故后发生严重燃烧,造成车内三人死亡。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电动车的安全性受到普遍质疑。后来,由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广东省消防总队、北方车辆研究所、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技术机构的13名专家组成了质量鉴定小组,并公布了“5·26”深圳比亚迪电动出租车被撞事故的鉴定结果,鉴定报告称,在事故中该车的动力电池并没有发生爆炸,全部96节动力电池中的72节单体电池未起火燃烧。比亚迪随后发布公告称,参与燃烧的24节单体电池,铝合金外壳和电池极板局部燃烧,但是电池极板仍保持整齐、层次分明,没有显现爆裂现象。
这种报告和解释完全是在偷换概念,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从头到尾,都没有人质疑说事故原因是因为电池爆炸,为何专家们要去探讨“爆炸”的问题?其次,哪怕只有1节单体电池起火呢?这也是会要命的,何况是24节电池燃烧?根据这个“电池没有发生爆炸”的结论,死者家属是不是还要给比亚迪送一面锦旗以示感谢?
其实,这个报告完全可以这样写——“在事故中该车有四分之一的单体动力电池发生燃烧。”由此可见,现在我们某些不要脸的专家在做鉴定报告的时候,其文字水平快赶上莫言了,明明是错的事情,被专家们一润色,几乎就等同于表扬信了。
骂归骂,说道实处,就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问题了。其实电动车出现燃烧事故也不是只有比亚迪一家,只不过这次事故因为死伤人数较多,而且涉及“富二代”、“酒驾”、“豪车肇事”等敏感词,所以被公众关注得多了一些。2011年4月,杭州众泰电动出租车动力电池由于漏液、绝缘受损及局部短路而发生自燃;同年7月,上海电动公交车电池系统自燃;又过了两个月,深圳一辆混合动力大巴的电气系统自燃……另外,在2011年5月,美国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对雪佛兰Volt电动车进行了碰撞测试,受碰撞的测试车在停车场放了3周后出现起火。美国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碰撞测试就是想看看锂离子电池组在事故中的受损效果,没想到居然导致了完全不可预知的自燃。为此,美国启动了一项为期3年关于检验电动车锂离子电池是否是造成电动车自燃根源的调查,深入研究高压电池是否会在充电时或车辆被撞后引发起火事故。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专家的效率似乎有点太高了,3个月不到,调查结果就出来了——结论居然是是“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布局、绝缘防护及高压电系统设计合理。整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