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黄灯”记6分的规定已实施三天,这一严格的规定引起广大司机的热议,认为规定不科学。但相关专家表示,“闯黄灯”违法毋庸置疑,法规重在让司机有遇黄灯减速停车的意识,不应以是否停在路口停止线内作为处罚的依据,这样司机也不用“急刹车”。
“闯黄灯”的几率到底有多大?有热心网友做了相关试验,称在距离停止线5米时发现黄灯亮时,即使是以时速20公里行驶,司机平均反应时间1秒,停下来也需要7.4米,也就是说百分之百会闯黄灯。在这组数据的支持下,以及几天来很多网友吐槽遇到的为避免“闯黄灯”引发的事故案例,据称全国范围内已有100余起。虽然无法经交管部门证实,但司机纷纷对“闯黄灯”违法这一规定发表看法,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法规不合理,司机操作起来很难。
司机张先生说,这几天上路开车,一到路口他就条件发射般地紧盯交通信号灯,如果是绿灯时,他保持中等速度前进,生怕突然变成黄灯无法停车。“现在反而看到红灯时踏实了,起步过路口,怎么也不至于突然变成黄灯吧。”张先生说,闯一次黄灯记6分,他绝对不敢以身试法。
市交管局表示,交管部门将严格执行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123号令)和《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登记规定〉的决定》(124号令),对驾照管理、交通违法记分等新规定,按照公安部令的精神落实,目前交管部门暂时还未出台新的执法措施,也未有“闯黄灯”被处罚的案例。
■专家释疑
不闯黄灯致拥堵无科学依据
网友热议“闯黄灯”的问题,集中在处罚是否合法、合理,“遇黄灯就停”在操作上是否可行,以及“闯黄灯”会引发交通拥堵三大方面。记者为此专访了清华大学法学院余凌云教授,解答了网友们的疑惑。
释疑一:“闯黄灯”违法毋庸置疑
很多司机认为闯黄灯违法不能接受,但实际上关于“闯黄灯”违法的定性,早在2004年就已经明确。余凌云教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有明确规定: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也就是说没有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必须减速停车,否则就属于违法。“如果没过停止线也继续通行,就突破了法的界限。”余凌云教授说,“闯黄灯”违法针对的对象,正是那些漠视黄灯,甚至见到黄灯加速通过路口的违法司机。
释疑二:合理行政保证实施效果
很多司机抱怨,路口的绿灯变成黄灯时,即使踩急刹车也难以保证停在停止线内,甚至会引发追尾事故。对此,余凌云教授也同意应给司机合理的反应时间,交警对于法律规则的执行应当合理。“什么是违法的标准,宽严的空间,以及人的自然反应和实行过程,都是应当考虑的。”余凌云教授说,只要司机能遵守立法的目的,在黄灯亮时有守法意识,通过刹车减速停下来,而不是冲过路口就可以不认作“闯黄灯”违法。也就是说,如果司机在停止线内发现变成黄灯,即使停车时的位置已经超过停止线,甚至完全越过停止线,都不应认定违法,这样司机不用“急刹车”,也就不会出现司机所担心的追尾事故的发生。“黄灯亮时要停车,但不是一定要停在停止线内。”余凌云教授说。
释疑三:不闯黄灯致拥堵无依据
余凌云教授注意到,一些司机认为,由于担心“闯黄灯”,车辆在通过路口时速度放缓,导致单位时间通过路口的车流量减少,会加剧交通拥堵,“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闯黄灯’反而会造成拥堵。”余凌云教授说,在北京很多路口,在黄灯时还有车辆进入路口,时常会出现相邻方向变成绿灯,正常通行的车辆和“闯黄灯”车辆在路口相遇,车辆减速、叉死路口随之出现,影响了正常通行车辆的通行,无法实现黄灯之后净空路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