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司机过路口 患上“恐黄症”
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1日正式施行不过三天,其中的“闯黄灯”罚则便成为争议焦点。网民称“闯黄灯记6分”的新规“完全无视牛顿定律”,而相关主管部门则表示,新规实施后“因违反交通信号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是走是停?
黄灯竟成行车困扰
相关主管部门对“闯黄灯”这样解释:“黄灯亮时,只要机动车车身任何一部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继续通行,不认定为闯黄灯。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继续通行,未越过停止线的车辆要停止通行”。
然而,记者体验后发现,在实际道路行驶中,很难清晰判别车辆与信号灯的关系,黄灯反而成为司机的困扰,甚至影响到交通通行。
影响一:路口车速减慢现拥堵。记者2日先后在北京的非主干路、主干路等不同路段体验,最直观的感受是,绿灯时段车速减慢。
影响二:路口“险象环生”。记者2日在长安街西延长线的一个小路口看到,一辆深色高尔夫轿车在绿灯即将变灯时接近路口停止线,似乎意识到要“闯黄灯”,便猛踩刹车,但因车速较快未完全停止,而此时信号灯已变黄,司机只得加速离开。
同日下午,在东三环外百子湾路口,一辆红色轿车在变黄灯时突然刹车,导致后面一辆出租车险些追尾。
路口咋过?
一见黄灯就犯怵
“开出租车这么多年,不知道路口该怎么走了。”北京某出租车公司的一位司机说。
受访司机向记者普遍反映,路口“不好过”的原因包括:绿灯变黄灯没有提示;交通信号灯配时长短不一,难以判断。
公安部交管局2日表示,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只要驾驶人注意力集中、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经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谨慎驾驶,“抢黄灯”和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而在新浪网关于“你如何看待新交规‘闯黄灯罚6分’规定”的在线调查中,有超70%的受访者认为该规定“不合理,难控制,易造成更多违法和事故”。
记者实地体验也发现,即使以时速30公里进入路口实线区,发现“情况不妙”后的制动距离至少需10多米,基本无法保证在停止线内把车停住,这就是网民所谓的“对抗牛顿定律”。
是否违法?
黄灯作用归于红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起淮介绍,从各国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机动车驾驶员判断是过去还是停下,同时在这个缓冲地带实现净空路口的作用。
“新规规定闯黄灯扣分比以前闯红灯还多,这就使黄灯基本等同于红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成认为,新规对“闯黄灯”处罚如此之重,值得商榷。
专家建议,应考虑驾驶员长期形成的驾驶习惯,设置一定的缓冲期,在缓冲期内对闯黄灯行为不进行处罚并加强宣传教育。
公安部交管局2日表示,对一些网友反映的交通信号设置问题,公安交管部门将认真听取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