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阴影仍未散去,面对各界的压力与质疑,1月16日,环保部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与现行的轻型汽车(即最大总质量小于3.5吨的汽车)第四阶段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比,国五排放标准增加了颗粒物粒子数量(PN)这一污染物控制项目,并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单车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减排氮氧化物25%~28%,减排颗粒物82%。
虽然目前国五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还没确定,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与目前国内部分地区重度污染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国五不远了”。
面对国五,企业到底做好准备了吗?
车企不愿吃螃蟹
1月21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研究者向本报记者表示:“纵观过去几个阶段排放标准的实施情况,众多企业似乎都愿意将鞭子抽在‘油品’的身上,而有意将自身的技术问题故意缩小。”
无论是乘用车企业还是商用车企业,都曾或多或少的表达过“要符合排放标准,技术上不是难事,我们已经做好准备”的态度。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种看似积极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无动于衷,有的乘用车企业甚至连国四发动机的技术都不成熟,商用车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但是,无论按照什么标准,只要涉及技术方面的改造升级,企业都会将其中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1月22日,东部沿海地区一家商用车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地告诉汽车商报记者,“从技术上来讲,实现起来确实问题不大,但成本却是另外一回事,企业都在等一个明确的标准出台,谁都不想先花这个钱,最后弄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成本增加竞争力降低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作为汽车尾气及间接污染“主要贡献者”的商用车,改造一台发动机,加装尾气排放处理阶段的过滤装置的成本在1万元左右。
而北汽福田相关人士也表示:“排放标准升级,首先带来的是成本的增加。由于多了一套尾气后处理系统,购车成本将增长。根据行业的平均水准,国四车价格将比国三车高1万到3万元。所以肯定还是国三车型更受市场认可。”
“乘用车这方面的费用大概在每辆车2000~5000元之间,算下来成本虽然相对较小,但乘用车销量规模大,整体数目也不小。而且,这还不算前后需要花费在大约一年的试验阶段内的成本。”1月22日,东风日产内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相对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压力会相对大一点:自主品牌的主要市场大多集中在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相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已经在推行的国四标准,中小城市目前依旧处在国三阶段,要等到2013年年底才会全部推行国四,如果再推行国五,企业将面临相当大的成本压力。”1月2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同时,很多小一点的自主品牌,比如青年莲花、力帆、永源等,都在是否要‘逃离北上广’的问题上挣扎着。现在看来,国五势在必行,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将更加进退两难。”
而且记者了解到,由于部分自主品牌目前还不具有自主生产发动机的能力,而国Ⅴ标准则需要企业对产品核心零部件进行调整,对燃油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进行升级,这对于依靠外购发动机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