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宫祥诚):刚刚上任几周的智利新任驻华大使豪尔赫?海涅近期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智利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他上任后将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使出口产品多样化。
豪尔赫大使说,智利是南美洲国家中距离中国最远的一个,但是两国关系却非常紧密。
“对于智利来说,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于中国,智利也是其在南美洲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智中双边贸易额达到330亿美元,这个数字令人振奋。” 豪尔赫有着4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曾专注于亚洲拉美关系研究,在出任驻中国大使前,他曾任智利驻印度和驻南非大使。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在中国的任期摩拳擦掌,信心满满。
“在智利有大量的外资注入,在近20年来是本地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并保持每年近5%的增速。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资本注入智利,反之亦然。我还希望在民众的交流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旅游业,我希望能推动双边旅游的发展。我觉得经济上的东西还好,但是两国之间更深入的了解绝对要依赖民众的相互了解,我希望有更多民众上的交流。举个例子,现在在中国有许多智利留学生,但我还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到智利去学习深造。”
智利本国经济向来开放,除了地区性贸易组织之外,已与62个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豪尔赫大使说,智利的贸易政策非常特别,有人把这种政策叫做“平行贸易政策”。
“我们是个很小的国家,国内的市场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要依附于全球的市场。想要做到这点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世贸组织,因为它的宗旨就是把各国间的关税降到最低,但是这永远不会发生,但是现在我们也要有所所为。我们发现与尽可能多的国家签订贸易协定,特别是与那些有特别大的市场的国家签订协定是个不错的方式。”
智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开始实行这种贸易政策,并沿用至今。也正是在这种政策下,智利与中国在2005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独立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根据相关报告,智利出口中国的商品中,81%是矿产品,而其中92%是铜矿。随着中国GDP不断的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对于铜矿的需求量必然不断增加,对于智利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需求的单一化现状也令豪尔赫大使担忧两国合作的未来。
“在我的任期内,我想使智利出口中国的产品更加多样化,让铜矿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在食品方面我觉得就很有潜力。比如今年上半年,智利是中国第二大红酒进口国,紧随法国之后,超过澳大利亚。在鲜果进口中也是位列第二位。我还希望在鲑鱼进口方面有所发展,去年中国进口智利鲑鱼量同期增长85%,交易额达到6000万美元,所有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