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琳、驻上海记者吴善阳、驻香港记者李晶):经过七个多月的筹备,沪港通机制下的交易今天(17日)正式开闸。伴随沪港通的启动,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今天上午,沪港通开通仪式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同时举行。伴随着锣声的响起,沪港通正式开启。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上海的开通仪式上致辞时表示,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沪港通是推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大举措,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沪港通的构想来源于市场,顺应了投资者的需求,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实现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在香港举行的沪港通开通仪式上也表示,“沪港通”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改革和开放的意义,标志着香港和内地金融事业的共同发展及共同繁荣。
“沪港通促进内地与国际股票市场接轨,是金融领域中香港连系作用的升级版,沪港通同时巩固香港作为主要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为日后国家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香港金融事业的不断壮大,创造更多和更好的条件。”
所谓“沪港通”,是指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也就是容许两地投资者互相通过当地证券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按照规定,内地投资者可以购买香港股票市场范围内符合规定的268只股票,而香港投资者则可以买卖沪市范围内的568只股票。
在今天首个交易日,沪港通呈现出“北火南温”的局面,沪股受到追捧,而港股却遇冷。截至13点59分,香港投资者每天的130亿元投资总额已经全部耗尽。但是内地投资港股的每天105亿元的额度,截止到收盘还剩88亿,只用了16%。分析人士认为,港股和A股交易规则以及投资者习惯的不同,都可能是导致沪港通额度消耗差异的原因。
沪港通交易首日,沪港两市并没有像预期的一样走高,而是都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截至收盘,沪指报2474.01点,跌幅0.19%,而港股报23857.25点,跌幅0.96%。宏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唐永刚认为,市场投资者的观望情绪严重影响了今天的大盘走势:
“因为两地的额度并没有尽快的用完,特别是港股通额度到最后还剩88亿,这种情况说明在首日交易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这种观望的情绪会进行蔓延,蔓延的结果就是其他投资人会进一步观望,或者采取题材兑现,采取获益卖出的策略,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两地高开低走。这个和市场的普遍预期,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不过分析认为,沪港通对于A股具有重要意义,它发挥的积极作用应该会缓慢的释放出来。同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沪港通的成功上线,绝不仅是两地投资者能够互相买卖股票,而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探路、试水的角色。
业内人士预测,在沪港通稳步、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改革必将延伸至“深港通”,并最终实现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的无缝对接,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