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的一处烂尾楼)
人民网连云港12月10日电 (王若宇)12月的连云港空气里透着一股湿冷,当地一位商客走进空荡荡的海州某经济开发区。她的企业是这个开发区中唯一的留守企业。记忆中,其他7、8家企业在挂牌之初的景象并不遥远;如今他们各自散去,留下一栋又一栋烂尾楼和漆黑无声的办公室。
“过了春节,我也打算把企业搬离连云港,这里的投资环境和之前想的不一样,加上今年多事之秋,许多企业主都不愿在这里久留,”她说。
客商所指的多事之秋指的是连云港正在掀起的反腐风暴。2014年以来,包括市委书记李强、副市长陆云飞、市国资委主任林富平、市公安局副局长陶绪言、市港口集团副总裁刘权等一众官员纷纷落马。几乎每个月,都有官员因为涉嫌贪污腐败、玩忽职守而被带走调查。
12月5日,连云港市纪委对外公布,2014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865件,党纪政纪处分810人。
“腐败官员可以被带走,但烂尾工程怎么办”
一位商客至今记得2013年连云港官员在招商会时的场景:到处都是开发区、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规划中的“黄金地段”。如今,这些规划中的美好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园区内的一片萧条,还有新城在白天和夜晚的空空荡荡。
和连云港出租车司机谈到这些,他们大都会一声叹息,然后指着马路说:这条路才修两年,又被重新挖过。那个区域本来就有烂尾楼,现在有更多的烂尾楼。
像城市快速公交(BRT)这样的工程因为事关形象和民生,所以没有被上面叫停,只是进度慢了许多。而其他的开发区则没有这样的好运:
人民财经获悉,李强被带走之后,连云港重大工程投资被重新审视。但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高达40.2亿元,金融机构投放贷款300多亿元。这些钱对于遍地开工的连云港而言无疑杯水车薪,连云港财政紧张在当地已经公开化。11月底,还有政府工作人员因为收入过低而跑到政府门口举横幅维权,引发全国媒体关注。
资金链条紧张之后,更多的开发园区直接面对烂尾的风险。
某客商所在的园区本来有7-8个企业入驻。政府部门在招商时承诺给予土地政策的优惠,企业主可以以19万元/亩的价格从规划和土地部门拿地,随后政府再返还企业15万元/亩。等同于企业的拿地成本是4万元/亩。如今连云港财政“无钱可返”的秘密已经公开,早前商谈的企业主自知砸钱进去就再也收不回,所以留下开工到一半的厂房纷纷走人。
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有的园区还在空旷的工地上自行挂上企业的牌子遮丑,不过领导视察过后,这些空地依旧是空地。有的园区还会在领导视察前要求仅有的商客借来挖掘机、推土机假装施工。这引起商客的不满,他们直言:“我们是来连云港投资的,不是来给领导表演的。”
在对园区状况进行调研之后,杨省世在11月17日召开的“全市园区经济发展会议”上坦言,全市园区建设发展的水平与连云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地位,与承担的国家战略使命,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不少短板和问题。”
“连云港园区经济必须还清历史欠账”
江苏省社科院连云港分院研究员古龙高认为:“补齐园区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的功能配套;必须对不产生价值的园区土地进行清欠行动,引入新投资商接盘。”
但是,引入投资商对今天的连云港而言并不容易。从市委、区委再到园区,都认识到招商困难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别说真金白银投到连云港,就连“世界物流博览会”这样的展会都出现开到一半,客商走人的现象。
今年4月9日,连云港与中兴通讯签署“智慧城项目合作协议”。连云港方面原本以为和中兴的合作能够带来收入可观的投资,但是在中兴高层几次考察之后,这个项目的杳无音讯,再也没有下文。谈到此事,当地招商官员向人民财经坦言,“问题出在连云港各政府部门的大局意识、协调意识不够。”
连云港地处新欧亚大陆东桥头堡,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无论从沿海地理优势还是国家战略考量,连云港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然而近几年,连云港民众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海、港、山、城都具备的城市,没有发展起来?”
以经济总量看,连云港长期在江苏省内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从连云港最引以为豪的物流业考量,其周边的城市临沂建成了实实在在北方物流中心,年GDP达到3557亿元,远超1810亿元的连云港。
在当地客商看来,古龙高所指的“历史旧账”至少包含三方面问题:
一是官场作风存在问题,许多开发区为了完成指标弄虚作假,甚至要求客商向市领导表演“工地开工热火朝天”的虚假场面。二是规划不合理带来的烂尾楼问题,李强任内大搞各类开发区如今有变成烂尾工程风险,因为土地证的问题,这些园区很难再招商,但又不可能推倒还给农民。三是经济转型带给连云港的冲击,面对“新常态”,连云港经济如何布局是关键,高、精、尖产业为什么要来?连云港的投资环境、产业规模、劳动力素质是否能吸引这些企业落户也是个疑问。
“如今老虎已经被打掉,希望新一届市委尽快拿出可行的方案,在复杂的形势下能够把连云港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实实在在搞上去,”客商向人民财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