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为77年前在南京被屠杀的30多万遇难同胞默哀祈祷。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无数中华儿女付出了热血和生命,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铭记那段凄惨悲壮的历史,更要记住让我们能够浴火重生的抗战英雄,向遇难同胞默哀,向所有抗战老兵致敬,我们后人勿忘国耻,更要警钟长鸣,弘扬我们伟大的抗战精神。
曾参加南京保卫战的陈德兴老人亲笔告诫后人
南京!南京!
1937年11月9日,淞沪会战失败,上海全部失陷。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距离上海仅300余公里。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并且早在1937年9月19日,日军就下令对南京实行“无差别级”轰炸。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有明文规定可以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1937年12月2日,中国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全数击沉,南京唯一拱卫京畿的水上屏障江阴防线失守。
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
12月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攻占南京城,并开始了持续6周的暴行。时为中国首都的这座城市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了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强奸抢劫、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南京城顿成人间地狱。
惨绝人寰,幸存者苦痛记忆
据史料记载,12月15日,即日军占领第3天,日军将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同日夜,解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
12月16日,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
12月17日,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被集体射杀。
12月18日夜,下关草鞋峡。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尸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尸灭迹。大方巷难民区内日军射杀4000余人。
……
日军当年的暴行,震惊中外,不仅是南京人民的灾难,更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也是世界和人类历史上让人无法容忍的灾难!
2014年12月6日,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政部优抚安置局指导,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华夏慈善基金主办,华夏保险承办的“致敬抗战老兵”全国战场巡礼进入江苏南京。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2011年11月曾到日本参加大屠杀遇难同胞幸存者亲身演讲,91岁的陈桂香老人,在“致敬抗战老兵”战场巡礼座谈会上,几度哽咽,疾呼“惨绝人寰!”
陈桂香老人说:“从板桥一直到中华门,炮声,南京城火光红半边天,到第二天枪声一直响,然后杀人,见人就杀,无恶不作的日本兵,打鸡、打猪、打牛,见到就打,我亲眼见到十八九岁的小姑娘,被七个日本兵糟蹋以后就杀了。他们活生生用枪把我奶奶杀死了,杀了30万多不止,我怎么不恨呢?!”
民族苦难记,首个国家公祭日
这场大屠杀,被称之为“亚洲版奥斯威辛大屠杀”, 是77年前,所有中华儿女的血泪国难、国殇、国耻!77年前南京那个最冷的冬天,不仅应该被中国人铭记,更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77年后,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那场灾难中的死者。这意味着国家将把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华罪行上升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93岁的抗战老兵张修齐认为:“日本人不承认侵华,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很多国外的人也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这么一回事。德国人承认历史,有奥斯维辛纪念馆提醒人们铭记那段历史。设立国家公祭日意义就在于此。”
经历过惨痛大屠杀的陈桂香老人说:“但现在回想起来,不能恨,为什么呢,是战争带来的,如果没有战争,也不会杀这么多人,我们的目的要和平,不要战争,战争带来的国家损失,老百姓损失,国家经济损失,老百姓家破人亡。我要一直讲到死为止,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所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善良的中国人民,饱经磨难,依然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如果我们忘记历史,那意味着背叛,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只有敬畏死者、追念先逝,让这段惨痛的历史在全民族和全人类的记忆中扎根,才能唤醒当年的民族遭受的苦难和惨痛记忆,团结所有中华儿女,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国家设立公祭日,意义重大。
铭记历史,首先要铭记英雄
为了迎接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由华夏保险依托华夏慈善基金,联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优抚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指导,携手凤凰网、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亚洲电视台、中国保险报等主流媒体,与社会各界共同启动的一项旨在向存世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致敬的公益活动“致敬抗战老兵”大型公益项目,通过为抗战老兵发放生活补助,颁发抗战荣誉证书和勋章,并拍摄口述历史,切实对抗战老兵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关爱,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和伟大的抗战精神。“致敬抗战老兵”,我们更多的也是为了向历史致敬,向中国伟大的抗战精神致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铭记历史,是要时刻以史为鉴。我们要缅怀先烈,那些在中华民族独立,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英雄做出了太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军魂,也是国家的功臣和历史“活化石”。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忘记经历抗战的英雄。
当年参加抗战老兵,如今存世已经不多,而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离开我们。他们大多都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很大一部分人生活贫困,孤苦无依,急需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爱,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让他们安度晚年,就是对抗日战争最好的纪念,更是检视一个民族最后的良心!
目前,华夏保险“致敬抗战老兵”全国战场巡礼,已经在全国21家分公司400多家机构同步开展,“致敬抗战老兵”工作组已先后赴山东济南、淄博、河南濮阳、许昌,江苏常州溧阳、金坛,湖南长沙、常德等地进行寻访数十位抗战老兵,拍摄口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这次探访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太多惨烈的抗战记忆,这些现在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依然心中藏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虽然大多都是90多高龄,但是民族团结,国家富强,中华民族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是他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无悔于当年救国于危亡,挽国家于既倒时的选择,他们只想后人能够记得他们,记得那段历史,他们不畏惧死亡,但害怕被遗忘。“十万青年十万兵”,一腔热血,精忠报国,他们已经成为这个民族伟大的军魂,已经刻进历史,印入了民族记忆。
向无数罹难的中华儿女默哀,向伟大的卫国战争致敬,向所有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