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9年7月,以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管理办法》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幕正式开启。试点五周年来,经常账户的人民币输出推升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贸易结算+离岸市场”的发展主线逐步成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不少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进展。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跨境人民币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贸易结算、对外直接投资和融资等金融活动中。跨境人民币能够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不占用外债指标这两大天然优势赢得跨国企业的青睐。跨境人民币业务,也被更多的贸易企业和跨国企业认知和使用,并呈现从沿海到内陆延伸的趋势。
“跨境结算”
规避风险又降低成本
“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防范汇率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由于人工、水电、租金及国内采购的原材料成本,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但是货款回收滞后,以前采用美元结算,在人民币升值的环境中,在收汇时企业就会面临汇率损失。而现在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就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陕西本土外贸企业认识到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这一优势,选择在贸易和投资中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受益于跨境人民币业务,我们成功的在海外市场融资5000万元,帮助我们成功扩大了生产规模。”陕西某玻璃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称,海外的人民币融资成本大致是国内的8折。而且,在归还境外借款时,由于直接使用人民币还款,还能节约购汇成本。
“在国内融资难、成本高的大环境下,通过跨境融资,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可谓独辟蹊径。”人行西安分行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陕西已有25家银行的170多家分支机构开通了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协议付款、协议融资、担保等服务,只要符合国家规定和交行相关授信政策,申请起来非常便捷。
“一带一路”战略
为陕企带来新契机
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发展战略已经日益成熟,并开始发力。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拥有着承东启西、利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日,在中行陕西省分行与陕西省商务厅联合举办的“陕西省企业走进‘一带一路’产品对接会”上,该行相关领导人表示。
目前,陕西省“走出去”企业主要分为对外承包工程类、对外劳务合作类、对外投资类和对外援助类四类,且主要以对外承包工程类为主。中行陕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陕西省企业“走出去”整体规模较小,且以对外承包、大企业对外投资为主的特点,该行将主动培养企业需求,引导企业“走出去”,促进陕西省企业“走出去”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据介绍,中国银行目前可以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一条龙式的全面服务,从顾问咨询、资金汇划到工程保函,再到融资服务等,每个方面都有产品满足企业的需求。接下来,该行还将建立“走出去”企业的信息库,并对每一家企业建立对应的项目信息库,做到动态更新,及时发现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提高运作效率
集中运营将上新台阶
“作为我省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管理‘第一签’,标志着我省跨境人民币的使用跨上一个新的台阶。”12月17日,在工行陕西省分行举办的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该行与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华山国际工程公司、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三家跨国企业集团,现场签订了相关业务合作协议,该行相关负责人称,今后,该行对我省“走出去”的金融支撑也将达到更大力度。
今年11月2日,人民银行下发《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包括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等。
接到通知后,工行积极与主管部门做好政策沟通,结合监管要求,及时升级推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服务功能,并根据客户需求设计量体裁衣式的解决方案。如工行为国内一家大型物流企业下属的80多家成员公司建立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集团总部对境内外人民币资金的集中管理难题。
为锁定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工行成功构建了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全球现金管理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在全国多个省市地区成为首家开通此项服务的银行。例如,工行为国内一家大型矿产企业成功搭建起了国内主账户、国际主账户、境外成员单位的三级跨境资金池服务体系,打通了企业的境内外资金通道,在外债规模和境外放款额度内,企业通过银企互联、企业网银、柜面三种渠道,成功实现对香港账户港币和美元的实时归集和下拨,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