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4年,即清光绪三十年,“海口商会”应运而生。海口商会的成立,距中国近代商会雏形——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成立只晚了两年。早于1905年1月13日正式成立的天津商会。
海口商会成立后,一批有实力的商家聚集在一起,除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外,还收养孤儿、开办学堂、创办医院和学校、建农贸市场等慈善公益事业,并且利用商会平台,为进步事业和救国救亡运动做了大量工作。商会领袖们追求进步事业,谋求国家富强,并且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民国二年(1913年),首任会长陈家富因为被怀疑暗中支持革命党而被人告发,被当时任琼崖绥靖督办的陈世华杀害。
1931年4月,海口商会副会长何位川因为被摊派军饷一事而出面与军阀交涉,不幸惨遭杀害。
红色商人邱秉衡,1903年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早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时就参加了革命活动,毕业后回到海口,其后随父赴香港、澳门、新加坡、泰国等地经商。他在经济上支持共产党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掩护中共琼崖党组织在其祖屋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
1927年“四一二”事变中,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捕、杀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邱秉衡以名商的身份营救共产党人,为此多次被反动当局传讯。他还暗中出资请人收殓埋葬被杀害的共产党人。
作为一名工商业者,邱秉衡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留下许多佳话。
钟楼,在相当一段岁月中,一直是海口市的标志性建筑。对于老海口人来说,钟楼是这座城市的守望者,是他们回忆的一部分。然而,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把它和商会的记忆联系在一起了。
1929年,热心公益事业的周梅成先生考虑到全城没有统一标准的计时设施,给市民生活和港口航运等带来极大的不便,建议商会发动海外侨胞捐资,并选择在长堤路和中山一横路之间建成了这座四方形混合结构的建筑。在以后的岁月里,钟楼,便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诞生后,海口工商业者以极大的热情拥抱新时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自己的产业捐献出来,参加公私合营。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受文革动乱的影响,工商联事业一度中断。1963年4月,海口市工商联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此后19年再也没有召开过会员代表大会,直到改革开放。1982年5月,海口市工商联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工商联才算正式恢复活动。
2012年5月21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率市四套班子领导亲临大会祝贺。陈辞对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海口市委、市政府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决心不动摇,扶持政策不减弱,工作力度不松劲,要让所有民营企业在海口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片天地,都能干得安心、干得顺心、干得舒心。
市委书记的讲话如一股强大的推进剂,让广大商会工作者和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充满信心。
近年来,海口市工商联(总商会)团结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在参政议政、经贸交流,企业培训、维护权益、公益行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促进海口市“两个健康”、以及“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百年沧桑,百年跨越。海口市总商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和热情,激浪扬波,抒写商会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