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为了留住人才和关键性员工,创始人往往会选择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运用好激励股权可以有效地把公司员工拧成一股绳。正如尚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明若所说“激励股权的作用就是形成利益共同体。”
“发激励股权我建议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你刚刚设立公司的时候。在这一时期,先不要发激励股权。因为初创业的时候,大家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再加上彼此之间是不了解的,很容易就高估自己的能力,如果激励股权发少了,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当然,在这一时期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干。你可以先用一个口号来吸引大家,激励大家更加卖力工作。
第二个阶段就是当你对这些人都有一定判断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一次就给100万激励股权,先给30万。第三阶段要有完整的法律架构,完整的企业规划。首先要有激励股权的计划,还要有授予协议等一系列的法律文件,严格说第三个阶段需要律师来做。”
第一个阶段是授予。“如果我要在微软挖一个资深工程师。我给他100万股,他也觉得可以。然而是不是他来了之后我就把100万股全部给他?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我只给他30万。这样一来他会觉得我是在欺骗他。而且他认为自己应该拿到100万,30万明显低于他的心理预期。二,我把100万都给他,但是如果他的能力配不上这100万,那么也是低于我的心理预期的。另外,如果他干的正常,我们四年成熟期之后,我是不是再发给他100万?如果我认为他只值100万,一个合理的办法就是他离职,四年之后不再给他发。但是如果我对他的预期不是四年,怎么办?我应该跟他沟通,第一,我给你100万,但是我要分次给你。我建议你们分三到五次给,这种情况是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期权、股权发放的目的是产生激励效果,但是如果发放的不对,那很可能达不到效果。”
那么,怎么分激励股权才合理,张明若建议:分期发放,比如给100万股,分四年发,每年发25万股,能够有效激励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分次发放,不是按时间发,通常是按照公司的成长,这样效果最好;完成融资再做激励股权,员工通过两次激励,效果是比较好的;在融资之前先确定激励股权池。
授予之后,就是成熟阶段。“越成熟的企业,激励股权成熟的时长越长越好,而早期的企业,尤其是我们的初创企业,一般共同合伙会出现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太长,那么有人就会觉得看不到希望。”
激励股权在有限时长内如何成熟就是股权成熟模式。有的一个月成熟一次,有的按年,有的头两年一次成熟50%,第四年稀释,第五年100%。不同的安排适合不同的人。越高级别岗位的人,反倒适合越苛刻的成熟方式,比如四年一次的成熟。为什么呢?因为越高级别的人,你给他的比例肯定高,额度就大。你要把他视为创业伙伴,他的能力、他的贡献转化为价值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你既然把他视为紧密的合作伙伴,那么可以对他苛刻一点。
两年50%,三年稀释,四年100%,是张明若建议的比较成熟的模式。一个重要的员工,判断他是不是可以跟创始人长期走下去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年半。如果一年半之后,你觉得他可以,那么他就基本上是可以与你长期共同奋斗的人。 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