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评论:财政收入应与GDP目标同步下调

评论:财政收入应与GDP目标同步下调

2015-01-30 08:39: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仅仅淡化GDP增速还远远不够,比下调GDP增长目标更为重要、更为紧迫的,应该是下调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增长目标。

  据媒体报道,截至1月28日,在已召开了省级两会的28个省份中,已有26个省份明确下调了2015年GDP增长目标。淡化GDP增速、强调改革创新和改善民生也成为地方两会的“新常态”。

  在经济面临下行和转型双重压力、这些年来一直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又难以继续支撑的大背景下,下调GDP增长目标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否则,要么是完成不了,要么就数据掺假,要么再大拆大建。与其套上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紧箍咒”,不如放下身段,将GDP增长目标下调。

  现在的问题是,下调GDP增长目标似乎已经形成共识,也可能成为今后地方工作转型的一种新思维、新常态。但是,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仅仅淡化GDP增速,可能还远远不够,比下调GDP增长目标更为重要、更为紧迫的,应该是下调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增长目标。

  众所周知,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到现在,财政收入连续二十多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即便2009年和2013年的税收增长速度跌破了两位数,也没有影响财政收入的两位数增长,其他方面的收入弥补了税收收入的不足。正因为如此,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加上各种预算外收入和不规范收入,纳税人的负担率也会更高。

  2014年,虽然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财政收入增幅可能会在分税制以后首次跌破两位数,但是,按照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2014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仍高达103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高于同期GDP增幅1.4个百分点。在企业效益普遍不佳的情况下,税收收入仍然能够高于GDP一个多百分点,就不能不让人担心,有没有收过头税,有没有寅吃卯粮现象呢?在需要和可能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地方会不会为了需要而盲目制定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增长目标,形成逆向调节、逆向改变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呢?

  事实也是如此,在经济结构不太合理、经济增长方式也比较落后、制造业以低端制造为主、企业效益普遍一般的情况下,财政收入持续二十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则达到GDP两倍,确实是不太正常的。如果说分税制改革的初期,还存在各种欠税、各种藏富于民的现象的话,后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也陷入了政绩的泥潭,形成了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高不能低的格局。最终结果,不仅造成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增长质量不高,更带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更重要的,日益加重的负担,让多数实体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陷入难以正常运转的状态,资本不得不大量撤离实体产业。切不要以为资本撤离实体产业都是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影响,实体产业自身盈利能力下降,负担过于沉重,也是资本撤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显然,财政收入过快增长也是造成实体产业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过于强调政府利益、过度占有企业和居民利益的现象,已经让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恶化。特别是税企关系,更是进入历史最差时期。如果再不对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税增长目标进行调整,像淡化GDP增速一样淡化财政收入增速,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比GDP情结过浓更为严重。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财政收入不保持一定增幅,政府运转将出现困难。我们不禁要问,财政收入已经连续二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了,政府运转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新增财力都用到了哪里呢?显然,这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实际上,在财力的分配和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财力增长越快,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性和使用的效率就会越低,社会的公平性也越差。因为,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必须建立在有效监督的基础之上,必须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而这方面,恰恰是财政资金管理最薄弱的地方。

  眼下,正是经济最困难、企业运行最艰难的时刻,何谓共度时艰,说到底,就是不能只让企业和员工共度时艰,而应当由政府带头共度时艰,带头过紧日子,带头节约各种开支。那么,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就应当有节制、有限度、有约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长。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具备继续高速增长的条件,也不能再继续高速增长。放水养鱼才是最急需的,而不是竭泽而渔。各地在下调GDP增长目标的同时,必须下调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增长目标,最好能够低于GDP增幅。切不要再发生收过头税、寅吃卯粮、逼企业贷款交税这样的现象。

  • 相关阅读
  • 红牛北京一员工库房内自缢身亡 曾被厂方多次约谈

    本月18日下午6点左右,怀柔区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北京生产基地内,27岁男性员工张大伟(化名),在该厂备件库房内自缢身亡。...

    时间:01-30
  • 去年中国贸易摩擦97起 高科技产品成摩擦新热点

    在商务部昨日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2014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7起。商务部将积极开展对外交涉和磋商,坚持通过业界对话与合作化解争端,务实、有效地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

    时间:01-30
  • 原北京计生委官员贪污13万获刑5年

    作为公务员,他觉得自己收入低,于是想出了一条“创收”之路:截留会议费用买金条。潘某在侦查机关供述称,自己先后四五次截留会议费共计17万元左右,截留的钱款存入到自己在北京国际饭店办理的一张VIP会员卡内,其中有14万元左右用于购买金条,还有一些钱用于和朋友聚餐、个人购买衣物。...

    时间:01-30
  • 铁路运输企业盈亏将与工资挂钩

    昨天,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召开。在昨天的工作会上,盛光祖还就铁路货运要向现代物流发展、提高铁路职工生活水平和工资待遇以及铁路安全提出了要求。...

    时间:01-30
  • 万科47亿元出价北七家地块

    2014年12月,随着市场的逐渐企稳,标杆房企再次进入土地市场,其中从11月开始,连续3个月突破300亿元。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表示,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海落新村地块招标计算楼面价,如果按照最高报价的47.5亿元计算,该地块的平均楼面价在1.8万元左右,其中住宅部分的楼面价在2.2万元以上。...

    时间:01-30
  • 春节将至 消费者手机抢票谨防网购诈骗

    离春节还有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很多游子都归心似箭,用手机抢购年货和返乡机票。针对节前高发的网购机票骗局,腾讯雷霆行动根据2014年举报数据分析,发现北京、广东、江浙等地的安卓手机用户是高危群体。...

    时间:01-30
  • 扬州公共自行车两次采购价格悬殊 官方回应质疑

    扬州市财政局公共采购处处长王琥解释说,第二次的采购价格已经低于每辆9000多元的市场平均水平,且论证结果公示不存在问题。...

    时间:01-30
  • 商家质疑三亚“限塑令”变相指定某品牌产品

      央广网三亚1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倾听特别声音。  “执法人员前脚刚走,某塑料袋经销商后脚推销,还都拿着政府部门的检验报告说他们的塑料袋有多好。”  从今年1月1日起,三亚市各机关...

    时间:01-30
  • 美联储声明耐人寻味 非美货币持续调整

    本周四凌晨有两大央行公布货币政策决议,新西兰联储的温和立场显而易见,但美联储的声明则颇耐人寻味。在欧洲央行宣布超过1万亿欧元规模的QE计划之后,投资者都在寻找安全港,而瑞士面临资金涌入的风险,瑞郎仍有升值的空间。...

    时间:0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