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药品10元成本卖900元 价格放开有大空间

药品10元成本卖900元 价格放开有大空间

2015-03-10 08:02: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

  药品10元成本卖900元 价格放开有大空间

  药品价格依旧是热门话题。

  3月5日,总理政府报告中也提到要不失时机的加快价格改革。在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看来,市场可以管好的放开让市场自由竞争,但放开价格的同时也需要监管。价格主管部门应该依据《价格法》和《反垄断法》监督查处市场中的暴利和价格垄断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与胡季强的观点不谋而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吴以岭院士也在两会上提出,中药材作为特殊商品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应对非正常的价格波动给予及时行政干预,并严厉打击人为抬高药价、囤积居奇行为。

  “一些企业为牟取暴利玩垄断,把控上游原材料,使得10元成本的原材料暴涨至900元,严重加大了下游药企及老百姓的负担。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处理,以保证公平竞争及百姓利益。”胡季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胡季强认为, 在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后,中药要发展最根本仍是创新,但因为目前的审批制度,使得新药上市速度缓慢,占医药市场份额30%的中药,近几年获得批准的批文只占全部批文的5%左右, “长此下去,未来中药的发展前景不乐观,会对中药犯下历史性错误。”

  药价也需反垄断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改革方向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非常认同,认为药价作为商品之一其价格就是应该由市场进行充分竞争形成,医保药品则可以国内同品种平均价格确定医保支付价。但放开药价并不等于不监管,国家发改委还需要对包括原料药中药材在内的药品价格加强监控。

  事实上,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企业刻意玩的“垄断游戏”,如某种原料只有三家企业有批文,而药监局又不批新的,有企业便将这三家企业联合起来,将价格抬高,形成寡头垄断,这对下游的药企及消费者极其不公平。

  据了解,康恩贝也遭遇了此类的“垄断”。国家基本药物尿素乳膏原材料是尿素,市场上农用尿素只有三元一公斤,精制后可以用于药用尿素,成本在10元钱,与下游药企交易的合理价格是20-30元之间,但形成垄断后,价格攀升至900元。康恩贝等下游药企联合向发改委提出反垄断调查,结果价格降至200元。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监管,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建立重点品种的市场运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把握中药价格信息,对非正常的价格波动给予及时行政干预,并严厉打击人为抬高药价、囤积居奇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表示。

  近些年来,中药材价格走高速度惊人。从药通网中药材大盘价格指数来看,2007年到2014年,价格指数由2700点增长到6600点,增长两倍以上。

  吴以岭院士以常用药进行举例,如常用的中药材金银花从27元最高曾涨到360元一公斤,后才降到100元每公斤左右;板蓝根从每公斤3元左右最高涨到30元,近期在10元左右;三七(120头)从每公斤40元,最高价涨到700元左右,太子参从原来一公斤200多元最高时达到500元左右。尽管近两年大多数中药材价格有所降低,但相比以往,有70%-80%常用的中药材的价格上涨超过2倍以上。

  因为原材料的涨价,使得中药价格在不断地提高甚至翻番,许多消费者都表示中药处方费用在不断提高,原来治疗感冒咳嗽一付药2-3元,20-30元能治好的病,现在动辄上百,甚至五六百。

  加快审批速度

  有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可以使得企业良性有序发展。不过,胡季强还认为,中药产业要发展仍然需要创新,而目前中药注册审评政策阻滞中药创新与发展。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成药品种已近万种,中药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中成药产业在我国成品药巿场中占近30%的份额,总规模近4000亿。

  但是,胡季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列举一组数据:根据CFDA公布的年度药品注册评审报吿,2012、2013、2014三年中药获生产批件数分别为37、27、 24个,分别占当年全部生产批件数的6.0%、6.5%、4.7%,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获准产品创新程度不高,2014年1~4类为0个,5类1 个,6类10个,8类2个,还有近半为补充申请,只有中药目前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而六类中药新药又很难进入全国及省医保目录。

  这表明未来可以上市的创新中药将越来越少。“长此下去,未来中药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这会对中药犯下历史性错误。”胡季强表示。

  胡季强表示产生这种结果有多方面因素,比如人手问题,“中国的药审中心只有120人的编制,远低于美国的2000人和欧盟的4000人,这使得大量生物制药无法快速审批。” 而更主要原因是现行中药评审注册办法及技术要求没有充分考虑中药的特点及药审中心存在少批就是成绩的审评指导思想。

  “郑筱萸案留给药监总局的阴影或许到现在也未消散。”

  据了解,2005年1-5月,也就是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在任的最后半年,中国共批准仿制药4237个,涉案的企业一年竟拿到100多个批文。郑筱萸事发后直到2008年,药监局才清理完成前任积压下来的2.4万个申请“遗产”。

  胡季强认为,药品评审迟缓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也曾抱怨:“积压的材料已经超过1.4万件。其中不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这些新药上市慢,给企业的回报迟滞,自然导致创新困难。”

  因此,胡季强建议食药总局尽快调整中药注册监管政策,根据中药特点和现状,既大力支持已有中药产品提高标准、增加质量稳定性和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又支持创新中药和剂型创新。

  • 相关阅读
  • 赵晋平:中国奇迹将在新常态下延续

    从中国人均GDP来看,目前仍然属于世界较低水平,但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迅速缩小。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为117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制造业的2.6%;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3万亿美元,在全球的比重上升到20.7%,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时间:03-10
  • 张家港:惩防并举促福利企业规范管理

    (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方式,引导创业(天使)投资共同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去年以来,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纷纷与社会资本合资设立成果转化基金,使社会资本与创新源头的对接渠道越来越畅通,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明显加快。...

    时间:03-10
  • 双层股权模式可用于国企改革

    (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方式,引导创业(天使)投资共同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去年以来,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纷纷与社会资本合资设立成果转化基金,使社会资本与创新源头的对接渠道越来越畅通,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明显加快。...

    时间:03-10
  • 95%消费类案件由职业打假人起诉

    (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杨婷、邹海媚)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保护的力度加大,加强了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监管,消费者据此提起诉讼的数量也大幅增长。2.一般消费者提起诉讼的涉案产品多为生活中价值较高的商品,比如家电、笔记本电脑等,而“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的涉案产品一般以食品、药品、保健品等为主。...

    时间:03-10
  • 让资本为智力打工——北京市科委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实践

    (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方式,引导创业(天使)投资共同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去年以来,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纷纷与社会资本合资设立成果转化基金,使社会资本与创新源头的对接渠道越来越畅通,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明显加快。...

    时间:03-10
  • 我自主支线喷气客机新增订单30架

    (记者余建斌)3月9日下午,中国工商银行所属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签署30架ARJ21—700飞机购机协议。目前,ARJ21—700飞机已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具备了进入航线运营的资质。...

    时间:03-10
  • 王安顺:自觉接受监督 推行权力清单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向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迈出坚实的步伐。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行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时间:03-10
  • 用权力“减法”换市场“乘法”

    ……3月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商事制度改革和消费维权热点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着力构建信用监管体系方面,按照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通过企业的信息公示、公示信息的抽查,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真正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

    时间:03-10
  • 重大改革坚持摸着石头过河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这几年,天津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取得了积极效果。湖北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既要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又要转方式、调结构,既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又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时间:03-10
  • 引领新常态需克服“转型焦虑”

    认真分析统计数据,不但有助于克服当前经济发展的“转型焦虑”,更能加深对新常态的认识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跃上60万亿元台阶,旧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新的增长方式尚在萌发,危与机同在,破与立并存。...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