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董冠洋)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当地时间23日在美国华盛顿启动。鉴于近期双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分歧加大,此次中美战略“对表”被寄望能够破题“对抗临界点”,以经济压舱摸索关系缓和的切入点,为即将举行的“习奥会”清障。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自2009年首次启动以来,一直被视为两国高层交流协调的“旗舰”平台。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受南海问题、网络安全,及中美俄日各方关系走向影响,中美上演隔空喊话的“麦克风外交”,有声音担忧中美走到了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互斥对抗的“临界点”。
“本轮对话的突出任务之一就在于减少双边关系消极因素,增加积极因素,阻止中美关系出现下滑趋势”,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说。
事实上,此前吹风会和当天开幕式上,中美双方已“不约而同”地缓和姿态,强调合作积极面,一致认为“对话是比对抗更好的选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带去口信,表示只要中美双方从大处着眼、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建设性方式,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分歧就可以得到管控,共同利益就可以得到维护。
历经40余年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中美利益深度交融,不可拆分,中美关系也已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014年,中美年度贸易额达到5500亿美元,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近1000亿美元;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到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
如今,中美之间的议题,也从基础的贸易关税便利,上升至更广、更精深领域的规则协调。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说,希望此次战略对话能够深化能源、环保、两军、执法等领域合作,挖掘气候变化、海洋保护、全球发展等问题上的合作潜力。美国国务卿克里透露,海洋开发、网络安全等问题,以及阿富汗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问题等方面国际和地区事务合作也将是探讨内容。
一直以来,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此前,据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本轮对话双方将围绕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三个专题深入讨论。
具体议题上,专家分析,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进展将是焦点之一。经历19轮投资协定谈判,中美双方已正式开启负面清单谈判。这意味着中美进入了最实质、最具难度的市场准入事宜谈判,包括金融、农业、医疗保健在内,双方具有不同的产业优势与市场保护考量,此次对话的“调子”至关重要。
此外,中美或就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交换意见。目前IMF就此进行技术性评估,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股东,美国享有实际否决权。中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答复。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看来,中国有可能邀请美国参加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合作。6月底,多国官员将会聚北京签署亚投行章程,而本次对话中美国政府的态度,以及未来或将施加何种影响,都是重要信息。
“中国特别希望此次对话将为习近平主席9月访美扫清障碍,并帮助解除中美关系之间的‘战略猜疑’”,金灿荣说。此前中国外交部也吹风指出,本轮对话对于9月“习奥会”的准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出,经济压舱、强化合作,无疑是当前复杂背景下最具可行性的着力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