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华人炒高了奥克兰房价?

2015-07-15 09:35: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人买了奥克兰39.5%的房子。”新西兰主流英文报纸《先驱报》7月11日这则房产报道在华人圈里乃至主流社会里迅速发酵。这篇报道是现实的真实反映,还是政治炒作?记者采访当地华侨与房产中介,为您揭示这则报道背后的故事。

  

  工党的爆料

  《谁买了奥克兰的房子?》记者在英文《先驱报》网站上看到的标题是这样写的。

  这篇来自工党的爆料由一家匿名房产公司的资料作为证据支撑。数据显示,该公司2至4月份所销售的4000套房产中,仅中国人就购买了39.5%,或占了整体市场交易量的近1/4。然而,根据2013年人口普查数据,华裔永久居民或公民在奥克兰的人口比例仅占到9%。

  同样,在销售数据中,中国买家的比例随着房屋价格的上升而增长,在超过100万纽币的房屋交易中,中国买家竟占了50%。类似的趋势也出现在购房者的名字比较中:在奥克兰20个最常见名字中,中国人的名字约占8个,但在房市排名前20的名字中,有19个都是中国名字。

  工党爆料的逻辑非常明晰:奥克兰华裔居民只占9%,不可能买入39.5%的房产。中国人的姓氏在奥克兰常见的有8个,多出的那11个肯定是新西兰非永久居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先驱报》这篇文章持续发酵之际,一位业内人士再爆猛料:“5月份,中国买家买了奥克兰90%的房子”。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界业内人士对《先驱报》说,过去18个月以来,中国买家购买奥克兰房产的趋势愈演愈烈,“在中国人的竞争下,新西兰人、南非人、英国人已经被挤出市场。中国买家在市场上抢购到房屋后转天就会出租。”

  或另有政治目的

  “房价确实涨得很凶,跟北京2009年感觉很像。”移民新西兰两年的袁博最近正在看奥克兰的房子。他现在住在基督城,最近想搬去奥克兰住。“基督城的房价涨了20%,奥克兰大约涨了40%。”

  看了《先驱报》的报道,大多数人觉得并不可信。“仅仅拿一个房屋中介的数据,而且是几千套,从统计学上讲根本反映不出事实。”袁博说“而且还匿名,不知是真是假。”

  从英文《先驱报》提供的图表来看,购房主力位居第一的,当属欧洲人,占40.7%,中国买家只排第二。

  “从近两年看,中国买家确实在增多。”在新西兰生活18年左右的地产中介朱先生谈及自己的感受。“其他国家的人购买力确实不如中国人,但中国买家是不是购房主力,还需要全面的数据。”

  袁博的质疑也被新西兰建设和住房部长尼克·史密斯认同,他认为姓氏只能大致体现购买者特征,无法表明购买者身份,因此就无法证明购买行为是境外投资。

  “工党为了引起主流社会对它的支持,抛出一些观点,从政治上看是容易理解的。”朱先生更倾向于政治因素观点来解释这种现象。

  新西兰最为活跃的华人网站“天维网”就“华人炒房论”引起争论。天维网通过网站和微信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超过61%的人认为房价高企与中国人有关。近半数的人认为工党这份数据有明显对华歧视,35%的人认为没有歧视。

  《先驱报》对中国买家李的采访也登上了显要位置。“为什么你(新西兰人)宁愿每天花费100纽币喝啤酒也不去买房?”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买房者的心态。

  华人不应背黑锅

  事件的持续发酵,以及工党文章的特定指向已经引发种族冲突的担忧。当年石油危机冲击新西兰时,就有很多人因经济问题而谴责太平洋岛国族裔。

  “既然引发主流媒体的报道,可能会对华人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华人确实对新西兰有贡献,但负面的报道会让人忘记它的贡献。”虽然,新西兰提倡多元文化,朱先生还是隐隐有些担忧。

  一些房产中介表示,华人买家确实在奥克兰房产市场“存在感”较强。但如果把一些责任推给某个种族并不可取。

  主要房地产中介“巴富特与汤普森”估计,亚裔非新西兰居民买家在奥克兰市场上大约占5%至8%。

  新西兰政府已经开始有官员出来灭火。种族关系委员会委员Devoy对工党提出批评,“弱化复杂的经济问题,却把问题归咎于某一种族,这总是令人失望的。”她指出,华人应该受到公平对待,而不应该背经济问题黑锅。

  “今年10月起新政实施后,这种言论可能会消失。”袁博说。因为新西兰政府已经出台规定,要求房屋买家从10月份起,提供新西兰税务号码和银行账户,“这会对奥克兰房产市场海外投资的介入程度有更清晰的反映。”

  • 相关阅读
  • 让群众对简政放权更有获得感(协商之路)

      红顶中介正被清理。  司海英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国务院把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两年多来,...

    时间:07-15
  • “一探到底”新形势企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市场,使得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勉力渡过难关。一般而言,人们习惯把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后金融危机时期。...

    时间:07-15
  • 互联网+农业如何迎风起飞

      互联网+农业正处风口,吹来了机遇,也有挑战,当巨大发展与产业升级的机会迎面而来时,中国农业如何迎风起飞,落地执行,需要更多农业建设者们的冷思考和热处理。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农业现代化...

    时间:07-15
  • “医托”韭菜怎样割尽(民生观)

      有大医院畅通的、反馈良好的医疗信息渠道,医托的根儿才能断掉    医托傍上小医院、黑诊所,把病人忽悠过去后,几十元成本的药卖到上万元。近日,北京警方侦破一起特大医托诈骗案,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

    时间:07-15
  • 以投资“引水”之力圆企业自强之梦

      丰收喜悦。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我们是中外合作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去年实现销售额14亿元、净利润4000万元,正准备合作新建水产加工厂,扩大生产规模,急需启动资金。”  “我们企业有10多年历史,品牌...

    时间:07-15
  • 安徽最低工资至少两年一调

      本报合肥7月14日电(记者叶琦)《安徽省最低工资规定》日前公开征求意见,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加班补助、高温津贴等五类“福利”将不计入“最低工资”中,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最高或接到2万元...

    时间:07-15
  • “政府百万资金帮我过难关”(延伸阅读)

      杨晓峰早上刚从北京“打飞的”回武汉。  “去谈融资的事,刚下飞机,就看到一位投资人发来的微信,要给我投1000万。”杨晓峰说。  这笔投资是杨晓峰正在准备的新一轮3000万元融资的一部分,他要继续做大自己...

    时间:07-15
  • 赴台大陆游客将实施医疗险

      据新华社台北7月14日电 (记者何自力、李慧颖)台湾交通主管部门观光局日前作出规定,从今年10月起,来台大陆游客团须检附旅游伤害与突发疾病医疗善后保险的投保证明,才会核发入台证;个人游旅客下一步也会比照...

    时间:07-15
  • 上半年电影票房逾200亿

      据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史竞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4日对外公布了2015年1至6月电影市场数据: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203.63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95.36亿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108.27亿元。  ...

    时间:07-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