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企业一时吃紧银行争“抽贷”“跑得快”就能防风险吗?

2015-07-27 09:28:29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视觉

  对银行来说,信贷业务是主要的利润来源,贷款能够“放出去,收回来”至关重要。管理和控制好信贷风险,不仅是银行必做的一门重要功课,也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的一些做法并没有真正起到化解和防范风险的作用,有些做法甚至加剧或扩大了风险,导致企业和银行“两败俱伤”。

  

  釜底抽薪:

  一家企业经营出现风险,多家银行上门“抽贷”,引发连锁反应

  张立文是一家小型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做了20年生意,最终没能撑过这一轮的市场调整。“我们企业本身没问题,企业关门是被‘拉垮’的。如今原有的客户流失了,只能一点点地从头做起。”说到企业现状,张立文难掩心酸。

  张立文提到的企业被“拉垮”,是指受企业之间互保资金链的拖累,不得不为其他企业偿还贷款,使得自身资金紧张、难以为继。

  为了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前两年张立文和其他4家企业成立了一个联保互保圈,共同从银行获得贷款。去年3月,其中一家企业由于涉及民间借贷,造成资金链紧张。这家企业贷款到期后,被银行“抽”回去不少贷款。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本来经营困难就在增加,这个时候银行再对企业“抽贷”,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家企业终于撑不住倒下了。

  “没办法,5家企业一起贷的款就要一起还。银行商量着让其他4家企业一起‘扛’3000万元贷款的利息。”张立文说,但是没想到,半个月后,第二家企业也撑不住了。剩下的3家企业只得又“扛”下这家企业1000万元的贷款利息。撑了4个月后,企业的资金越来越紧张。一见势头不妙,几家银行纷纷找上门来“抽贷”。“釜底抽薪”的结果,是剩下的两家企业实在无力支撑5家企业的所有贷款,最后只能关门,拍卖抵押物还钱给银行。

  “企业资金出现了风险,银行为了自保,只能看谁‘跑得快’,把贷款拿回来才能将损失减到最小。”一些商业银行地方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坦言,虽然各家银行明知这样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企业“死得更快”,最后“跑不掉”的银行损失更惨重,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这么干。

  不少企业反映,当初贷款时,银行的风控手段就是企业间的互保,或者干脆让企业“买贷款”。也就是说,一家企业要贷款,得去拉别的企业到这家银行来存款。这本来就不是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只是银行急于要做“业绩”的招数。一旦经济形势出现变化,风险真正来临,这些银行手里没有抵押物或者抵押物不足,只能赶紧“抽贷”。“这不是防风险,而是扩大风险,把企业往火坑里推。”一家中小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

  雪上加霜:

  一个地区发现了风险苗头,整个区域的贷款规模都被缩减,形成恶性循环

  “当初银行对企业的过度授信,也注定会带来今天的风险爆发。”在市场上打拼多年的小企业主吴群,对银行给企业的贷款方式颇有感触。

  吴群说,经济好的时候,银行做业务就是拼速度。一些商业银行看到国有大型银行给这家企业贷款了,就要想尽办法同比例把款放出去,甚至不惜美化财务报表、给企业“整容”。这么努力做,是因为业务量的大小和个人薪酬水平直接挂钩,只有尽快把贷款规模做上去了,他们才能拿到奖金。

  实际上,很多企业拿着这么多钱花不了,转手又贷给别的企业了,转贷的利率比银行利率高一两倍,但风险也随之传导放大了。随着风险的传导,一些地方盛行的民间借贷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金融风险上升。

  “这个时候,银行应当成为稳定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而不是雪上加霜。”某西部省份的一位市长谈起去年一些银行的防风险措施,仍耿耿于怀。去年上半年,受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影响,市里不少企业资金压力很大,非常期盼银行能伸出援手,为企业排忧解难。但此时很多家银行做出一致决定:鉴于风险上升,将进一步缩减对该地区的贷款规模。

  “就算一个区域出现了金融风险的苗头,但我们还有很多好企业,这些企业对银行贷款的正常需求总应该满足吧?银行对整个地区实行‘缩贷’政策,反而加剧了风险蔓延,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这位市长介绍,受“缩贷”影响,市里一家效益很好的企业也因此“躺枪”,贷款到期续贷困难,市里几次出面与银行协商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在香港证券市场减持自家股票变现,才度过了续贷危机。

  为了帮助本地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渡过难关,在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份,很多城市均设立了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拿出几亿元作为“过桥”资金,用于企业还贷续贷应急。“不仅要出‘过桥’资金,还要替银行甄别企业的经营状况。防风险本来是银行的事,现在却需要政府承担额外的责任。”提起一些银行简单粗放的防风险方式,不少地方政府都表示无奈。

  一损俱损:

  防范风险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企业好,银行才能发展得好

  “银行是顺周期行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经营必然比较谨慎。但是银行现有的绩效考核标准、风险评价标准以及监管要求会放大这种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曾刚认为,银行自身的管理考核过于强调短期经营绩效,利润考核和风险控制流于短期化,而不考虑长期经营效益,这会加剧企业经营波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企业不需要贷款时,利润考核压力之下,银行会促使企业多贷款,甚至超需求贷款;而一旦有风险,在眼前的风险考核压力之下,银行又会“跑得快”。

  “将风险管控放在首位的监管模式,叠加银行对利润的追求,带来了银行经营的短期化。”曾刚说,实际上,在经济下行期,可以适当提高对银行的风险容忍度,放松对一些风险指标的过度关注。比如对风险企业分类,对那些实际经营不存在问题的企业,可以放开转贷续贷的条件。

  在现行监管要求之下,银行与实体经济结合不紧密,导致银行经营时常偏离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真实风险状况,信贷、金融产品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

  曾刚建议,可以考虑引入公共政策,应对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地方政府可以建立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比如设立风险分担基金、转贷基金,给一些遇到困难的企业提供转贷资金,释放银行的恐慌情绪,稳定市场。这样银行之间就不会过度夸大风险,破解银行和企业互不信任的恶劣信用环境。

  “银行最根本的是要了解企业,这才是风险控制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银行不能‘见风就是雨’。”恒丰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海峰认为,银行应该统一认识,对于因对外投资造成资金紧张的企业,要充分考虑投资情况,给企业充足的时间,让企业逐步收回对外投资资金,达到各行有计划逐步压缩退出的目的。

  “如果企业的主业经营情况健康,有发展前景,那就不能抽贷、断贷,而是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胡海峰说,要建立银行和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银行的信心会感染企业;企业有信心,也会让银行更有信心,这是相辅相成的。

  “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多是因为过度融资。银行服务企业不能追求短期效益,而是要为企业长远发展做打算。银行赚快钱是不健康的,在信贷上要为企业量体裁衣,避免过度融资。”胡海峰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27日 18 版)

  • 相关阅读
  • 生产线上为何满眼“洋品牌”?(产经观察·中国制造,如何由大变强①)

      制图:张芳曼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如今的中国,已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200多...

    时间:07-27
  • 别把PPP当圈钱工具(经济热点)

      人民视觉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投入方式的改革创新。它优势明显,有一举多赢之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拓宽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政府能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时间:07-27
  • 养老金入市呼唤制度创新

    原标题:养老金入市呼唤制度创新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24日透露,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办法征求意见已经结束。针对养老金投资亏损的问题,人社部方面表示,养老金入市不会全面亏损,万一有亏损也有应对方式,比如用专项风...

    时间:07-27
  • 众创空间不是地产空间(经济茶座)

      ■众创空间绝不是大兴土木的房地产建设,而应有效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左手边放着红牛,右手边放着凉茶,脖子上挂着颈椎按摩器,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36氪空间里,一名创业者紧...

    时间:07-27
  • 大病保险,给公众“稳稳的幸福”(人民时评)

      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大病保险的保障质量,守住社会公平底线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句流传多年的民间谚语,也许很快就要成为历史。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5年底...

    时间:07-27
  • 投资P2P,有啥新变化(理财参谋)

      ▇央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属性,规定银行将成为资金存管机构,P2P平台不能自设资金池    近年来,P2P平台由于其在资金门槛、流动性以及收益等方...

    时间:07-27
  • 发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刷新见解)

      所谓个人税收递延型(以下简称“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购买个人养老保险时,保费在税前列支,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9%。预...

    时间:07-27
  •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视角(大家手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段...

    时间:07-27
  • 金融“刷脸时代” 风险有多大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TM机通过验收、京东钱包首推人脸识别技术、招商银行试点人脸识别应用、通过人脸识别平安普惠金融最快可以6分钟贷款、微众银行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远程发放首笔贷款……近...

    时间:07-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