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世界原材料价格是否持续下跌 外媒:一切要看中国

世界原材料价格是否持续下跌 外媒:一切要看中国

2015-11-24 09:14: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外媒称,全球原材料超级循环不是什么新的现象。尽管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初级原材料出口国都倾向于一再采取同样的行动,而且其经济结果绝大多数都遵循着可以辨识的模式。

  据《瑞士商报》网站11月22日报道,自从18世纪后期以来,原材料(不含石油)价格与生产商品价格相比经历了七八个高峰(具体是七个还是八个取决于高峰和低谷的定义)。上升期通常来说持续时间为七到八年,直到1933年的上升期,当时持续了近20年时间。造成这一例外的首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然后是欧洲和日本重建以及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年到2011年的最近一次繁荣期相对来说与常规吻合。

  报道称,原材料价格的萧条期(从高峰到低谷下跌30%以上)持续的时间也差不多,即平均大约七年的时间。当前的萧条期目前正处在第四年,而不计石油价格的原材料价格自高点以来(与市场商品价格相比)下跌了大约25%。

  原材料价格的繁荣期通常伴随着收入增长、家庭开支状况改善、货币升值、贷款成本降低和资金流入的增多等,而在萧条期这些趋势则发生逆转。实际上自从四年前本次价格开始下跌以来,很多原材料出口国的经济活力明显放慢。这些国家的货币在相对稳定了近十年之后出现贬值,利率差明显增大,资金停止流入。

  报道称,这一衰退实际上有多么痛苦,主要取决于政府和个人在繁荣期间的行为方式。如果他们视贸易条件的改善为长期的(这种视角在价格上升时会越来越受欢迎),那么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往往就会高于收入的增长,而这又导致国家和个人负债的增多。这时风险就在于,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债务危机会令市场脱离正轨。

  实际上在原材料价格下跌期间银行、货币和债务危机会令这一趋势增强,而对政治家而言,避免危机则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也强调了这一点。上世纪70年代到1992年间原材料价格的上一次崩溃与发达国家持续时间超过十年的债务危机重合,这并非偶然。

  报道称,当然这不是正常的衰退。相反:它是迄今为止原材料价格从高点到低点下降40%的最严重的一次下跌。而且更加不同寻常的是,它包括了三次下跌浪潮,每次浪潮之间被为期一到两年的复苏所中断。第一波浪潮与美联储1979年秋天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同时发生,这导致国际利率急剧上升并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第二波浪潮于1985年开始,它反映了因为大量原材料出口国同时试图令货币坚挺而造成的供应潮,而且这往往是发生在经济危机期间。1989年至1992年的第三波浪潮则因为苏联的解体和当地生产的崩溃而引发。

  报道称,现在的问题是,当前的大跌是否会按照类似的模式发展以及最近的间歇之后是否会紧接着进一步的下跌。答案首先(但不仅仅)取决于中国。

  如果中国经济像在投资繁荣和债务积重难返过后经常发生的那样持续放慢,那么原材料价格就很有可能进一步下跌,因为没有其他国民经济能填补这一需求的亏空。如果美联储加息,美国经济的扩张就可能很快减弱。而欧洲不久前的复苏很有可能势头过弱,而且从趋势来看局限在服务方面。

  在原材料循环的这一阶段,价格发展通常保持着向下的趋势。在繁荣期的尾声,很多原材料出口国已经启动了旨在扩大开采的投资项目。如果这些投资显示出成果,不断增多的供应就将进一步遏制价格。而且鉴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政府对根本性、持续性的经常性项目赤字可以理解的反感,它们将努力通过增大出口额来抵消出口价格降低的影响,即便这会令价格进一步走低。

  报道称,原材料价格的这种过山车式的波动很可能还未结束。就算不能肯定会发生什么,令自身为进一步的价格走低做好准备也是明智的——而且,尽一切努力避免价格崩溃也是同样。(编译/赵涟)

  • 相关阅读
  • 李克强在中马经济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十一月二十三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出席中马经济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 高洁摄  本报吉隆坡11月23日电 (记者吕鸿、杨讴、张志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1月23日上...

    时间:11-24
  • 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两年超过2%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王希)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23日联合发布的《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2.05%,比上年提高0....

    时间:11-24
  • 李克强会见马来西亚经济工商界代表

      1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吉隆坡下榻饭店会见马来西亚经济工商界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本报吉隆坡11月23日电 (记者吕鸿、杨讴、张志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3日上午在吉...

    时间:11-24
  • “十三五”我国将实施全民参保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白天亮)人社部今天召开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试点工作视频会议”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为完成此目标,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将...

    时间:11-24
  • 为啥俺还是不想给粮食上保险(政策解读·聚焦)

      “人都没上保险,还给粮食上?”河南省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为了让农户给自家小麦、玉米上保险,每年他都要挨家挨户上门收保费,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村民没有什么保险意识,而且节俭惯了,能省则...

    时间:11-24
  • 50万元惠民资金只打了5口假井(曝光)

      荒地周围砌上水泥假冒新打的水井。   王付亮在村民打的井里下水泵,谎称是自己打的井。  我们是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乡罗沟村村民。2012年,村支书王付亮领取国家饮水惠民资金50万元后,本应在我村辛东、辛西...

    时间:11-24
  • 第二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在广州举行

      本报广州11月23日电 (记者李刚)第二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21日至23日在广州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美国商务部长普利茨克、贸易代表弗罗曼共同主持。美国农业部长维尔萨克与会。  汪洋表示,习近平主席今年...

    时间:11-24
  • 社会政策兜底民生“老树新发”有底气

    民生是“指南针”。经济增长数据有所下滑,但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民生支出依然保持增长,一系列的民生工程让吉林老工业基地“老树新发”平添更多底气。 棚改把民生与经济结合在一起 在长春市二道区,在民丰大街两...

    时间:11-24
  • 希望改进一小步,便民一大步(身边事)

      笔者母亲已经90余岁,由于年迈体弱,行动不便,为领取养老金,每次年审都需要家人推上轮椅到认证机构当面认人,实在不便。现实中类似这样的现象还有一些,譬如,办理80岁以上高龄补贴,办理70岁以上乘坐公交车免...

    时间:11-24
  • 如何看互联网企业“造车”(经济透视)

      2015年被众多汽车行业业内人士称为“互联网造车”元年。继苹果、LG进军汽车行业以来,国内的乐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互联网造车行业。  互联网汽车说来就来。行动最快的乐视超级汽车...

    时间:1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