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不控制人口的增长,生育率也是下降的曲线。我们分析了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曲线。工业化初期是人口高增长的阶段,中期的时候上述几种调节机制越来越强,生育率逐步下降,工业化后期的时候人口就趋于世代更替水平以下。
在世界范围内,像中国这样对生育权和迁移权同时进行国家较强和社会市场双重调节的较为少见。这种双重调节对经济增长的波动影响是巨大的。计划生育的一个硬伤是,它只能计划新增人口,不能计划存量人口,已经生出来并人口登记了的,就没有办法计划掉了。特别是它不能计划减少老年人口,最后导致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因为它消减的只是新生人口。
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中,在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假设纵向的计划经济可以按比例布局和分配资源及要素。但是计划生育就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上,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它不能使人口以年龄均衡按比例生产,比如三岁的1000万,四岁的1000万,到60岁的也1000万等等,它也不能使人口的性别按比例,比如男性多少,女性多少。年龄和性别都不能按比例确定,这就导致人口增长和人口柱图出现不规则的凹凸。突然哪一年计划生育抓得特别严,生育的就特别少,这样就会导致人口出现排浪式的波动。比如在出生人口比较多的这一年,这一波孩子出来,先是幼儿园不够用,他们过去之后幼儿园闲置了,小学又不够用,等等等等,一直到火葬厂和墓地,都是排浪式的。人口的这种变化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也排浪式波动。
第一财经:如果没有对人口生产的管控,这种排浪式的波动就会相对平和些,是吗?
周天勇:是的,我刚讲到人口增长的规律。其实工业化前期人口高增长的那一段,是对工业化后期经济主力人口储备和积累。人口是跨期平衡的,刚开始爆炸式增长,到后期生育率下降时,正好前面的这一块人口成长为经济主力人口。这些人口实现关键发展阶段的冲刺助力,可以把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推进到高收入阶段。
如果一个国家在人口爆炸的阶段对于人口进行指导性或强制性干预,就会出现两个后果:如果对人口增长进行指导性干预的话,在从中等收入阶段冲向高收入阶段时经济增长还可以高增长,但是进入高收入阶段之后就会经济增长速度就会较快地下降,增长甚至停滞。日本就是很好的例证。如果对人口增长是强制性干预,人口消减的更厉害,到工业化后期时,跨期储备和平衡的人口就不够,经济主力人口萎缩,结果是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冲刺起来比较难,速度下降了,同时高增长的时期缩短。
强制性控制工业化前中期人口增长的国家,不仅高增长的时间缩短了,还表现为未富先老;而指导性控制工业化前中期人口增长的国家,实现了先富后老,但是,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因为影响到跨期经济主力人口的规模,经济增长也陷入低迷;而没有对工业化前中期人口增长进行干预的国家,可能会保持一个2.1替代率的水平,在进入后工业社会,国民经济还会以经济发达阶段就有的速度正常地增长。
巨大人口坑本身就是中国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陷阱
第一财经:从中国的人口生产情况看,由于采取了强制性干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时面临更大的困难?
周天勇:是的。你看这个图,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如果国家不去调节,它是这样一个曲线(如图)。如果是指导性计划,像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曾经采取过指导性计划生育,它不是强制性计划生育,而是提出“两个刚刚好,三个有点多”,同时国家推行避孕等节育措施。这样的话,人口发展的曲线在中间。强制性计划生育的曲线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