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部分PPP项目搞明股实债 专家建议关注地方政府担保函

部分PPP项目搞明股实债 专家建议关注地方政府担保函

2016-11-16 14:51: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地方债务风险问题一直是业内关注热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做出总体部署和系统性安排。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这一未雨绸缪的制度安排是落实预算法规定、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力举措,也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关键政策储备。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动态监测、实时预警的能力,提前妥善做好政府债务风险事件应急政策储备,将在堵住地方违规举债漏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使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个别地区债务率超出警戒标准,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PPP项目存在不规范现象等。

  国家审计署今年6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浙江、河南、湖南、黑龙江4省在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235.94亿元资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对社会资本兜底回购、固化收益等承诺。

  “地方政府提供的承诺函、担保函的作用不仅是担保,还具有增信作用。对此须严密关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不少地方PPP项目基金都是明股实债,以财政资金作为风险兜底的劣后资金,实质上是地方政府变相举债。财政部相关政策明确要求,严禁借PPP项目保底承诺、回购安排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

  针对上述新现象,财政部将继续坚持“开前门、堵后门”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堵住各种不规范渠道,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证券日报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