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儿小镇开工仪式


柞水县现代工业产业园区——贝恒尾矿建材车间一角

柞水县现代工业产业园区——贝恒尾矿建材自动控制中心

“洞天福地”高空玻璃栈道

西川田园综合体——木耳小镇(王嘉友 摄)

柞水县城夜景

柞水县安居工程项目之一

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

木耳小镇 (张忠良 摄)

终南山寨一角
秋日的柞水碧水蓝天、红叶漫山、秋月融融、秋水盈盈。
走进岭南柞水,你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可以体验拥有全国最大裸眼3D巨崖投影秀、西北最长双向悬空玻璃天桥、西北落差最大的滑索、全国落差最高全透明纯玻璃森林滑道、全国最长时空隧道的“洞天福地”文旅特色小镇带来的震撼与刺激,探寻“华夏顶级山居,秦岭第一睡都”终南山寨旅游小镇的返璞归真,领略“脱贫攻坚主战场、秦岭休闲养生谷”西川田园综合体的自然生态之美,感受小岭工业产业园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的奋进之力……只要你来到柞水,一个个火热的项目建设场面,一个个即将完工、蓄势待发的项目映入眼帘,展现着秦岭明珠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柞水县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今天的项目结构优化明天的经济结构,全力抓好项目的谋划、招引、推进、保障工作,全力以赴促投资、稳增长,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新引擎。全年85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36.32亿元,占年度任务98.58%,其中1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35亿元,占年度任务148.84%,为决胜“98798”大会战、打赢“五大攻坚战”、实现“追赶超越”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型工业 为经济稳定增长注入新动力
“尾矿石在这里摇身一变,就成了绿色环保的建材。既节能又环保,而且延伸了产业链。这里由一个荒草滩华丽转身,现在成了一座现代工业产业园。”柞水县现代工业产业园区副主任刘峙介绍道。入驻园区的智达公司精矿处理项目所产生的尾矿石,进入陕西铁力耐特公司,生产出人造沙石供应路桥工程,废弃粉末直接用管道输送到贝恒建材,建成绿色环保材料,形成了一条闭合的循环产业链。在工业园区内再建设千户移民新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又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形成了企业和当地百姓的良性互动。
今年以来,柞水谋划尾矿综合利用等延链补链项目、中药最细粉生产等现代医药项目、高性能膜材料等新型工业项目,投资额达86.6亿元,为工业转型发展装上了新“引擎”。其中,澳凯美兰光电产业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贝恒建材等3个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年度确定的28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8.6亿元,占年度任务的86.9%。
柞水县实施了“三年突围,五年振兴”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解困,坚持以创建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为重点,认真落实供给侧改革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政策,制定了《创建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百人包百企”活动深入开展,涉企税费得到全面规范清理;中小微企业助保贷平台正式运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体系不断完善,县域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先后与奥凯光电集团、陕西合力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投资12亿元的奥凯光电产业园预计年底前可全面投产,小岭工业区以铁尾矿综合再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融方、铁力耐特绿色建材等企业产销两旺,新型建材行业工业占比不断增长,金正、共建中兴等传统矿产企业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加快资源整合,县域工业结构更加多元化,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现代农业 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基础
“听说西川木耳节开幕了,我就带着家人到西川参观了木耳博物馆,还带着孩子们看到了花一般的银耳,金灿灿的金耳,像是被血染色了一样的血耳,才发现原来木耳还有这么多的品种,价钱还很高昂呢!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了!”来自山阳县延坪镇的刘女士在木耳种植大棚看到品种多样的木耳时感慨道。
西川田园综合体园内建设有乡村舞台、木耳盆景园、木耳游乐场和木耳博物馆,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可参与、可体验、可观光、可休闲、可采购的良好场所,还能让人们身临其境,赏木耳景、看木耳戏、听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
柞水黑木耳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川田园综合体园内的木耳小镇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是一个集木耳科研生产、加工包装、储备销售、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多业态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西川田园综合体在深入挖掘木耳的历史文化、菜谱和药用功效的基础上,整体打造农旅文创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业态,集历史文化演绎、休闲娱乐、生产体验为一体。
谋划西川田园综合体、食用菌深加工、生态农业观光园等156个特色农业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核桃提质增效等4个项目已完成,西川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已完成红豆杉主题公园、木耳小镇等工程建设,卉丰省级现代农业园、金井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重点打造的“休闲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集“科技、培训、孵化、创新”于一体。今年,柞水县聚焦结构优化,壮大现代特色农业,通过加快建立现代特色农业体系,精心打造秦岭山地农产品牌,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
全域旅游 为产业转型升级装上强引擎
“以前啊,到柞水溶洞半天也就逛完了,还有半天就白白浪费了!现在啊,白天还可以去玻璃栈道感受下刺激,晚上可以看3D投影秀、穿时空隧道,美得太!”来自西安的游客称赞道。
如今的“洞天福地”文旅特色小镇以承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加快小镇福文化打造、福产品开发、福项目建设,在夜游柞水溶洞、夜漂干佑河、夜穿时空隧道、夜赏裸眼3D投影秀、夜享福地生活的基础上,促进景区实现半天游向“两日游”转变、白天游向“昼夜游”转变、单一景点向综合景区转变、门票经济向综合收益转变。
柞水县不断拓展丰富全域旅游的实践内涵和发展境界,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产业,瞄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打造柞(水)宁(陕)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目标,紧扣“西安南花园、清肺度假地”发展定位,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健全“1+3+N”模式综合管理机构,以建设牛背梁国家旅游度假区、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凤凰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重点,推行“精品景区引领,特色项目带动”的大旅游开发机制,牛背梁景区5A级和九天山景区4A级创建步伐加快,洞天福地旅游小镇、安琪尔小镇、莫奈云来谷生态度假村等23个重大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5.3亿元。在景区提档升级、文化包装挖掘、新兴业态培育上下功夫,谋划了柞宁国家旅游度假区、裕华影城、凤凰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养老综合开发等28个总投资181.5亿元的重大涉游项目,为旅游扶贫拓展了新空间。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九天山二期开发已完成并投入运营,古道岭项目已全面对外开放,终南山寨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柞水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作为商洛首批秦岭特色小镇,景区的开发和建设者们依托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深入挖掘“五福文化”,以五大景区为载体,规划建设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至善五大福地,建成了一个生态与人文互动、自然与科技相衬、观光与体验交融的旅游胜地。
新型城镇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家住在小岭镇,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我们在县城租了一套房子,一年房租就6000块钱。现在好了,我申请了移民搬迁,只花了1万块钱就可以住12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啊!”小岭镇岭丰村三组贫困户毛赵红讲道。
近年来,柞水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民生工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规划建设了亿升、浩越、阳光等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移民安置小区。确保今年拟脱贫的1307户5146名贫困群众尽快搬迁入住。同时,加快谋划配套产业,完善小区设施,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广大群众搬得放心、住得舒心。
今年以来,柞水县以“秦岭最美会客厅”建设为抓手,创新运用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围绕年初确定的重点城建项目,加快推进县城中心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速推进县城供气供暖工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抓紧实施滨河长廊美化、城区绿化亮化提升、下梁新城环境改善和西新街改造工程;抓好“洞天福地”文旅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完善营盘省级重点镇设施,推进孝义厅遗址修复、安琪尔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33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妥善处理好柞山高速建设遗留问题,加快启动G211省道溶洞段改线工程,抓好315省道凤凰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抓好广货街至黄花岭公路大修工程;加快实施石瓮污水处理和西川污水并网项目;加快实施石镇、马房子河、职中门前3座景观大桥等城市通畅工程。围绕“中国天然氧吧”“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县”“省级森林城市”“清洁城镇”等创建,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治理和秦岭生态恢复治理工程。
风劲正是扬帆时,百舸竞流勇争先。柞水县实施项目带动,不断增强追赶超越动能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柞水县将不断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使柞水在追赶超越的大道上阔步前行,早日实现全面建成“三个柞水”目标!
策划:王小宁 组稿:张珊 卢英